曹彦约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生平

家庭环境

  曹彦约的叔祖曹省,曾任岳州(今湖南岳阳)士曹,后调任雍丘(今河南杞县)丞。

  曹彦约之父曹兴宗,字伯起,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崇阳尉,岳州司理、参军等职。“所至政声籍甚”,被上赠以光禄大夫。都昌县志《重修儒学记》中称:曹兴宗“讲学之懿,修行之笃,传诸其家以及其乡之人者,尽宋之季年,衣冠相望,犹有可考者。”可见曹家诗书孝义传家的影响了。

解围安陆

  曹彦约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中进士,历官建平县(今安徽郎溪)尉、桂平军(今湖南桂阳)录事参军、司法参军,知乐平县,江西安抚司京湖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权知汉阳军事。开禧年间,金兵“重兵围安陆,游骑闯汉川。”而郡兵寡弱,形势危急。曹彦约登高一呼,积极组织地方武装,招募乡勇,加强水陆防御,制定周密作战计划。他先派赵观迎战金兵,在渔民大力配合之下,“斩其先锋”,“焚其战舰”。接着又遣党仲升偷袭金营,杀敌千余,“民赖以安。”曹彦约也因救援安陆,大败金兵而升任汉阳知军。“开禧北伐”失败后,史弥远等主张与金议和,遭到曹彦约坚决反对。曹彦约上疏给宋宁宗义正词严予以批驳,深得皇上赏识。但终因孤掌难鸣,朝廷还是与金重开和局——签订了《嘉定和约》。

上书言弊

  嘉定二年,(1209)曹彦约升为湖南转运判官,后改利州(今四川广元)转运判官兼知州。其时正值饥荒,粮食奇缺,饿殍遍地。他果断决定:“减价遣粜,勤分免役,通商蠲税。”通过这些救灾措施,“民赖以济”。他征对当时四川边境各司并列,兵权不一,互相推诿,不堪防卫的状况,作《病夫议》上奏,历数各种弊端,痛陈医治良策。主张用人“求一贤者而尽付之兵权。”不应“虽信而用之,又以人参之;虽以事权付之,又从中御以系维之。”对军队和民勇,要进行整顿和训练,要正本固源。认为:“本原一坏 ,百病间出。”、“忠义民兵利在战斗。”、“若其恃勇贪利,犯上作乱,则又不止于大军而已。”必须“磨之以岁月,渐之以礼义”。要求“择知书者以为教导。”万不可有侥幸获胜得功的心态。《病夫议》切中边境要害,提出可行解决方略,是颇有见地的。虽不蒙上采信,但曹彦约拳拳报国之心是上苍可鉴的。不久,曹彦约受命回江西,任安抚使兼知隆兴府(今南昌),为服务桑梓出力。

  宋理宗即位,曹彦约被提为兵部侍郎兼国史院修撰,不久迁礼部侍郎、宝谟阁学士兼侍读。授兵部尚书,曹彦约以年高力辞,于是改宝章阁学士、知常德府。其时国事日非,奸佞当道,曹彦约深感不安,多次上书直言,“劝上讲学,防近习”“倚忠直如耆龟,去邪佞若蟊贼。”应该“谨定省以为长乐,开王社以笃天伦,孝友之行,宜足以取信于天下。”抨击“下情未通,横歛未革。”抨击行贿贪污之风,抨击不负责任,相互诋毁。其言辞耿直激烈,不避嫌疑。

经幄管见

  庆元元年到三年(1195~1198)曹彦约常侍讲筵,“殚心启沃”,以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事迹为宝训,反复阐明,以为效法。他将所讲内容辑为一书《经幄管见》,共四卷(已收入《四库全书》史部史评类)“旁证经史而归之于法诫。”《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很高:“其间奏议,大都通达政体,可见施行。所论兵事利害,尤确凿有识,不同于摭拾游谈。其应诏陈言二封事,乃庆元、宝庆间先后所上,于当日苟且玩偈之弊,反复致意,切中窾要,亦可证其耿直之概。惟俪词韵语,稍伤质朴。然不事修饰而自能词达理明,要非学有原本者不能也。”他还存有文学著作《昌谷集》二十二卷,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还有著作《昌谷类稿》六十卷、《舆地纲目》十五卷、《星凤楼法帖》等。1128年,曹彦约病逝,上赠少保,赐号“文简”,归葬县北龟山,崇祀都昌乡贤祠,又入白鹿洞书院宗儒祠、紫阳祠和朱子祠,《宋史》卷四百一十上有传,又列清同治都昌县志卷九人物志·名臣传。▲

人物评价

  曹彦约历官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四朝,任上政绩显著,体恤民情,学问渊博,敢于直言,多谋善断。大凡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均有涉猎。《宋史》称他:“可与建立事功,”朱熹道统继承人、女婿黄干称其为“豪杰之士”。人论学统,以黄干为第一;论经济大略,以曹彦约为第一。他最后以文华阁大学士致仕归。 曹彦约还是一位诗人,其名已收入《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在《偶作》,他教人读圣贤之书,信孔孟之说。在《赠杨伯洪》诗中:“扁舟下峡七经年,犹忆西民困备边。已病一夫空有议,误谋元帅本非贤。公朝虑蜀天常近,之子忧时火未燃。遇合却留经济用,此行应不愧登仙。”写出当时自己的情状和忧虑。而在一些迎来送往的题赠之作中,却充满了情义和友谊,如《祭刘仲明文》:“二十余年,手足弟兄。有财共用,有田共耕。”“生不同姓,居不同州”。“慰我寂寥,问我穷愁。别久不见,贻书置邮。”▲

满门风华

  其兄曹彦纯,字粹甫,与弟同学于朱熹,也是白鹿洞的学生,并有时名。

  其弟曹彦继,也是都昌的文化人。

  曹彦约有四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四兄弟角力并进,或从政,或从教,皆为名士。长子士况,读书刻苦,有士大夫操行。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以士行征召为官,所至政绩斐然,累官至郎中,以朝散大夫辞官归居。次子士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知书达礼,嘉定七年(1214)以孝友征辟为迪功郎,官太平县主簿。三子士衮,授丞务郎,后迁知重庆府。四子士冕,字端可,号陶斋,由幕僚仕至州郡,曾以奉议郎知德化县。(今九江县)士冕自幼聪慧,勤于书法,见识高明,得父真传,均为书坛高手,所著《法帖谱系》二卷,每条都详叙摹刻始末,订其异同工拙,以资参考。

  曹彦约之侄曹士中,宋嘉定四年(1211)进士,任福建泉州佥判。

  曹彦约之孙曹愚,字伯明,由廷臣荐编国史,后改知萍乡,赠朝列大夫。

  南宋都昌曹氏,是为名门望族。曹氏子弟,在曹彦约中进士后,由科举入仕途者达十多人,在都昌县是少见的。▲

作者《曹彦约》的诗文

同景辅登楼约集少陵句 其一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徐步移斑杖,登临意惘然。云霄遗暑湿,楼閤倚山巅。

薄劣惭真隐,虚空不离禅。我生无倚著,自有一山川。

薛端明挽章三首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讲学声名早,飞胜蔼士林,
九重嗟见晚,诸老愿交深。
时有亨嘉会,天无平治心。
每於当用处,梁父又重吟。

送十三郎赴尉汉阳二首 其二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此地关情久,淳庞好士民。向来同患难,今历几秋春。

綵棒迎新尉,绨袍说旧人。为言昌谷老,寄语益相亲。

邵武赵使君挽章二首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近代金枝里,何人桂籍传。
衣孙三世盛,文武两科全。
日月开宏业,山川哭盛年。
天高无可问,有德在民编。

邵武赵使君挽章二首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脱白同辛丑,苍黄共丙寅。
京华夸俊逸,鄂渚话酸辛。
谓上樵川最,还登要路津。
邻墙摧一柱,岁晚倍伤神。

和西园胡季履见寄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百年几见弦三叹,万事相违臂一交。
道合不知身隐见,诗来如见手推敲。
我仪图此藏周庙,人实云何滞楚包。
无奈庐山归梦急,遣书空报白云巢。

故福建提刑钟编修挽章二首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问俗周方国,推贤汉吏师。
立朝天有喜,仗节玉无疵。
得自南轩学,亲承北面师。
更无工部句,可继八哀诗。

奉陪黄帅机访问元夕战场归途见人家园池花木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为渠著姓黄山谷,结友齐名杜审言。
领略残膏沾沔我,强书酬唱入坡门。

四明越添监连日惠诗不能尽继匠手次唐律韵以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马口为衔不自宁,辙环唯笔可深耕。
门迎沧海襟期阔,地带天潢句法清。
吾道本无青白眼,世情休欢短长檠。
珠玑肯袖来昌谷,不道陈人畏后生。

陪漕使春日吴江之集戏赠元理森父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垂虹夜吸吴侬水,画鷁朝飞张翰里。
护客归来玉节闲,隐隐春光动浮蚁。
倾盖鲈鱼故交砺,可人森父佳元理。
著我中间醉却醒,旧管新收几年纪。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