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羃羃疏雨歇,冷冷晚风清。扁舟泊清浅,落日涵空明。
门临稻畦没,水浸莎岸平。欠伸得宽旷,杖屦喜微行。
招提掩深靓,房户开斜横。纷纷诸衲子,尚作迎送情。
神武行挂冠,吴市今变名。及闻名理谈,顿觉肝胆倾。
凡笼了无著,古佛当自成。已复外身世,何者为官荣。
同游有亚父,早定登坛盟。归来不受赏,慨慷羞论兵。
闾阎取封侯,健儿胜书生。因之发深省,种种鸿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