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渡扬子江

丁仙芝 丁仙芝〔唐代〕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船行到江心的时候抬头远望,只见两岸的景色清晰地映照在辽阔的水面上。
扬子驿盖在树林的开阔处,而对面的润州城则矗立在群山中。
海的尽头岸边上阴暗幽静,江面上来自北方的秋风吹起了阵阵的寒意。
在枫叶掉落的淅沥声中,带来了秋天的讯息。

注释
扬子江:因有扬子津渡口,所以从隋炀帝时起,南京以下长江水域,即称为扬子江。近代则通称长江为扬子江。
桂楫:用桂木做成的船桨。指船只。中流:渡水过半。指江心。
空波:广大宽阔的水面。明:清晰。
扬子驿:即扬子津渡口边上的驿站,在长江北岸。属江苏省江都县。
润州城:在长江南岸,与扬子津渡口隔江相望。属江苏省镇江县。
边阴静:指海边阴暗幽静。
朔吹:指北风。吹读第四声,原作合奏的声音解,此处指北风的呼呼声。
淅沥:指落叶的声音。度:传过来。▲

评析

  这是诗人从长江北岸的扬子驿坐船渡江到南岸的感怀之作。此诗写的是秋景:船儿随波漂流,晚秋的天空与水都很清净,扬子驿在树林中闪现出来,润州坐卧在起伏的山冈之中,海边和江边都是寒意浓浓,枫树叶落,传来淅沥之声。从江北的“林开扬子驿”到江南的“山出润州城”,读者似乎看见一条渡船正由北向南开来,还分明见到了诗人立在船头前后眺望的形象。末二句写船近江南,秋声淅沥,用一“度”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岸上落叶声飘过江面,送进船上诗人耳中的情景。全诗以“望”字贯通全篇,情文并茂,画面清新,构思巧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当年曹操在广陵(今扬州市)看到长江水面辽阔,水势汹涌,直呼为“天堑”,是“天之所以限南北也”。宋朝以前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尚少开发,所以常被视为边陲地区,对做官的人来说,派赴江南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诗人也不例外。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还算平稳,没有情绪上的反应,但是到了后四句情绪就开始波动了。他到了南岸,发现江边是荒凉阴暗的,江风带有寒气,再加上落叶淅沥的枫树林,诗人突然感受到萧瑟的秋天来了。其实秋天是由北而南的,诗人在扬子驿的时候没有察觉,而到了对岸就感受到这股秋意,这是有原因的。说起来他不是害怕节气上的秋天,而是担心前程上的寒意,因此触景伤情,兴起无名的烦恼,这是受到“得失心”的影响。▲

丁仙芝

丁仙芝

丁仙芝,字元祯,曲阿(今江苏丹阳市)人,唐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仕途颇波折,至十八年仍未授官,后亦仕至主簿、余杭县尉等职,好交游,其诗仅存十四首。 

猜您喜欢

浪淘沙 惜花

段成己段成己 〔金朝〕

好个杏花时。只怕寒欺。东君无意惜芳蕤。雨横风狂都不管,尽被禁持。瘦损一分肌。着甚医治。一天春恨没寻思。怎得丁宁双燕子,说与教

寄田察使

何梦桂何梦桂 〔宋代〕

尊酒长亭忆别离,参差吹断竟谁思。我怀知己惭鬷蔑,公喜逢人说项斯。

一坞烟霞双鬓老,数椽风雨二天私。钱塘日暮长江阔,薄撷芳馨结桂枝。

蒋迈说易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新图别义初拈出,四座皆惊昔未闻。
定是胸中通象数,或于梦里见羲文。
向来夫子编三绝,近世名儒说七分。
自笑腐生尊古注,可能挟册便从君。

讽炼金方士

唐寅唐寅 〔明代〕

破衣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
君何不烧自家用,何必苦心送给人。

寄仵判院八首

华岳华岳 〔宋代〕

短笺封罢更重题,生怕苍头去路迷。
说与不须多借问,葛庐祗在白云西。

粉蝶儿·欲说天机

长筌子长筌子 〔金朝〕

欲说天机,奈尘寰、世人不信。只因他夙缘无分。恋浮华,贪火院,气神亏损。贩尸骸,迷了本来心印。悟后回头,乐清闲、莫劳方寸。好参求妙灵玄牝,炼纯阳,惊宇宙,一声雷震。恁时节,向蓬莱会中相等。

答括士李同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秃翁门巷冷涔涔,僮报诗人远见寻。
微露毫芒足奇怪,少加煅炼愈高深。
肯来邺下从公干,待向关中说季心。
黄秸池边需应制,劝君莫学冻蛩吟。

五日晨兴说既济彖殊惬因古调

钱时钱时 〔宋代〕

端平元年初复古,欢喜群生脱危阻。
蚕香麦熟喧里闾,蒲糁艾花照樽俎。
我本宜俗俗不宜,未学痴儿□蝇虎。
朝来一撤既济户,此时欣然对端午。

题诗长老壁

杨时杨时 〔宋代〕

维摩病士意超然,边腹便便但昼眠。
共说平时忙底事,烹茶煮药过残年。

代柬答合淝苏刑曹兼呈淮西帅同年赵宝谟二首

刘宰刘宰 〔宋代〕

青衫拟掾袭芳尘,短褐归来理约缗。
二纪期君绍先烈,一官投老祗参军。
宦情自与秋光薄,公论犹期岁晚伸。
见说宗工好风鉴,荐书何日到严宸。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