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愈 韩愈〔唐代〕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州大开。
刺史大人莫说迎接路途远,宰相裴度刚破蔡州凯旋回。

注释
次:驻军。潼关:在陕西潼关县北,于东汉末设,为秦、晋、豫交通要塞。张十二阁老迎君:即张贾,时任华州刺史,故称迎君;他曾在州下省做过给事中,当时通行将中书、州下二省的官员称为“阁老”。
荆山:又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境内。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南。
四扇开:指潼关的四扇关州大开。关州东西各两扇。
刺史:指华州刺史张贾。莫辞迎候远:因华州距潼关尚有一百二十里,故云莫辞远。
相公:指平淮大军统帅、宰相裴度。蔡州:淮西藩将吴元济的大本营。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唐军破蔡州,生擒吴元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大捷凯旋途中。当时韩愈以行军司马身份随军,即将向华州进发,为抒发胜利豪情而作此诗。

鉴赏

  这首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发。作者以行军司马身份写成此诗,由快马递交华州刺史张贾,一则抒发胜利豪情,一则通知对方准备犒军。所以诗题“先寄”。“十二”是张贾行第;张贾曾做属门下省的给事中。当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通称“阁老”:又因汉代尊称州刺史为“使君”,唐人沿用。此诗曾被称为韩愈“平生第一首快诗”(蒋抱玄),艺术上显著特色是一反绝句含蓄婉曲之法,以劲笔写小诗,于短小篇幅见波澜壮阔,是唐绝句中富有个性的佳作。

  头两句写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丽图景。“ 荆山”一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境内,与华山相距二百余里。华山在潼关西面,巍峨耸峙,俯瞰秦川,辽远无际;倾听黄河,波涛澎湃,景象异常壮阔。第一句从荆山写到华山,仿佛凯旋大军在旋踵间便跨过了广阔的地域,开笔极有气魄,为全诗定下了雄壮的基调。清人施补华说它简劲有力,足与杜甫“齐鲁青未了”的名句媲美,是并不过分的。对比一下作者稍前所作的同一主题的《过襄城》第一句“郾城辞罢辞襄城”,它与“荆山”句句式相似处是都使用了“句中排”(“郾城——襄城”;“荆山——华山”)重叠形式。然而“郾城”与“襄城”只是路过的两个地名而已;而“荆山”、“华山”却带有感情色彩,在凯旋者心目中,雄伟的山岳,仿佛也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争相奔来表示庆贺。拟人化的手法显得生动有致。相形之下,“郾城”一句就起得平平了。

  在第二句里,作者抓住几个突出形象来描写迎师凯旋的壮丽情景,气象宏大。当时隆冬多雪,已显得“冬日可爱”。“日出”被采入诗中和具体历史内容相结合,形象的意蕴便更为深厚了。太阳东升,冰雪消融,象征着藩镇割据局面一时扭转,“元和中兴”由此实现。“潼关”古塞,在明丽的阳光下焕发了光彩,此刻四扇大开,由“狭窄不容车”的险隘一变而为庄严宏伟的“凯旋门”。虽未直接写人,壮观的图景却蕴含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军旗猎猎,鼓角齐鸣,浩浩荡荡的大军抵达潼关;地方官吏远出关门相迎接;百姓箪食壶浆,载欣载奔,夹道慰劳王师。“写歌舞入关,不着一字,尽于言外传之,所以为妙”(程学恂《韩诗臆说》)。关于潼关城门是“四扇”还是两扇,清代诗评家曾有争论,其实诗歌不比地理志,是不必拘泥于实际的。试把“四扇”改为“两扇”,那就怎么读也不够味了。加倍言之,气象、境界全出。所以,单从艺术处理角度讲,这样写也有必要。何况出奇制胜,本来就是韩诗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换用第二人称语气,以抒情笔调通知华州刺史张贾准备犒军。潼关离华州尚有一百二十里地,故说“远”。远迎凯旋的将士,本应不辞劳苦。不过这话得由出迎一方道来,才近乎人情之常。而这里“莫辞迎侯远”,却是接受欢迎一方的语气,完全抛开客气常套,却更能表达得意自豪的情态、主人翁的襟怀,故显得极为合理合情。《过襄城》中相应有一句“家山不用远来迎”,虽辞不同而意近。然前者语涉幽默,轻松风趣,切合喜庆环境中的实际情况,读来倍觉有味。而后者拘于常理,反而难把这样的意境表达充分。

  第四句“相公”指平淮大军实际统帅——宰相裴度,淮西大捷与他运筹帷幄之功分不开。“蔡州”原是淮西强藩吴元济巢穴。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十月,唐将李愬雪夜攻破蔡州,生擒吴元济。这是平淮关键战役,所以诗中以“破蔡州”借代淮西大捷。“新”一作“亲”,但“新”字尤妙,它不但包含“亲”意在内,而且表示决战刚刚结束。当时朝廷上“一时重叠赏元功”,而人们“自趁新年贺太平”那是胜利、自豪气氛到达高潮的时刻。诗中对裴度由衷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统一战争的态度。以直赋作结,将全诗一语收拢,山岳为何奔走,阳光为何高照,潼关为何大开,刺史远出迎候何人,这里有了总的答复,成为全诗点眼结穴之所在。前三句中均未直接写凯旋的人,在此句予以直点。这种手法,好比传统剧中重要人物的亮相,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综观全诗,一、二句一路写去,三句直呼,四句直点,可称是用劲笔,抒豪情。由于它刚直中有开合,有顿宕,刚中见韧,直而不平,“卷波澜入小诗”(查慎行),饶有韵味。一首政治抒情诗,采用犒军通知的方式写出,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激情,非一般应酬之作所望尘莫及的了。▲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您喜欢

次韵阴佥宪梦游桃源

王弼王弼 〔明代〕

尽说仙源隔片尘,谁知枕上是通津。
武陵太守无仙骨,只见桃花不见人。

蝶恋花·尽道今年春较早

韩淲韩淲 〔宋代〕

尽道今年春较早。梅与人情,觉得梅偏好。一树南豅香未老。春风已自生芳草。来自城中犹带晓。行到君家,细雨吹池沼。怅望沙坑须会到。玉溪此意年时少。

和吕守环秀堂三首

吴儆吴儆 〔宋代〕

田家但识丰年乐,见说花城日更长。
如获从公时拄笏,尚能援笔侑飞觞。
鸡豚社瓮年年酒,柿栗顽固林树霜。
更倩渔郎问樵径,深山深处是吾乡。

巫山庙上下数十里有乌鸢无数取食于行舟之上

苏轼苏轼 〔宋代〕

群飞来去噪行人,得食无忧便可驯。
江上饥乌无足怪,野鹰何事亦频频。

严陵舟中

王同祖王同祖 〔宋代〕

万水千山霁色新,临风一苇捷於神。
羊裘滩下休停棹,闻说狂奴解笑人。

青骢白马

李攀龙李攀龙 〔明代〕

青骢踯躅八尺强,黄金络头丝作缰。
可怜白马如人长,着地徘徊自生光。
青骢白马冶游郎,劳君下都看三阳。
可怜白马逐青骢,石桥柏梁五湖东。
青骢白马六萌车,可怜今夜宿谁家。
借问窈窕西曲娘,白马青骢去无常。
借问窈窕西曲女,石城莫愁凭寄语。
齐唱可怜泪沾裳,可怜三声忘故乡。

解剡孝嘉道中答溪民群来遮轿问新知县如何二首并寄李宰 其一

陈著陈著 〔宋代〕

水浅山深土半沙,刀耕火种做生涯。今年水旱那堪说,存得妻儿能几家。

复用前韵并答鲁直明略且道见招不能往

晁补之晁补之 〔宋代〕

铜斗承糟醉张口,口和渔阳拍铜斗。
去年抛却青竹竿,女嬃婵媛呼我还。
我初不解世中语,淡面那久王侯间。
未须头出千人上,要有廖君黄子赏。
竹林清风前日生,豫章冥冥云拥城。
二人不来草木长,带铗陆离谁与荣。
步行夺马从此起,谈笑封侯谁氏子。
平生不识笳鼓悲,虚读君诗舍然喜。
君不见大贤远抱与俗难,何须酒盘柔指鸣哀弹。
二人高韵已寥廓,黄鹄之飞那得攀。
绳桥可度见可喜,家贫马骨高三山。

初伏大雨戏呈无咎四首

邓忠臣邓忠臣 〔宋代〕

大明放朝官避暑,长廊倏倏绝尘土。
汉家宫殿敞千门,紫阁拖云洒甘雨。
雷帡电笑洗蒸郁,荡荡青天滑流乳。
忆昨三年田舍中,六月正服农家苦。
岂望生还直旧庐,得见张晁说新语。
初听钧天骤窃抃,正似声闻躩起舞。
喜乘初凉与晤歌,不忧庭潦垫垣户。
径携斗酒相就醉,更置双鲤充君俎。

临江仙 和元遗山 附见遗山乐府内

李天翼李天翼 〔元代〕

南去北来人自老,落花飞絮悠悠。思君一度一登楼。无穷烟水里,何处认并州。忽见姓名双泪落,新诗聊浣离愁。若为重醉绣江秋。芙蓉明月下,来往一扁舟。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