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流放创作

  洪亮吉这位著名的清代学者1799年因上书直言朝政之弊端,言辞激烈,不避锋芒,刺到了嘉庆皇帝的痛处;“人才至今日消磨殆尽矣。数十年来,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进取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由所遭者,无不各得其所欲而去,以定衣钵相承牢结而不可解……士大夫渐不顾廉耻,……”。为此言语,差点丢了脑袋。幸“恩旨从宽,免死,改发伊犁,交将军保宁严加管束。”

  这对洪亮吉无异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可洪亮吉却能坦然处之,一笑置之。“半生纵踪未曾闲,五岳游完鬓乍斑。却出长城万余里,东西南北尽天山。”《出关作》他一路歌风岭雪,觅史寻踪,赞西域山水之奇丽,记边塞风情之异观。观察之深,描绘之细,确有舆地学者之眼光,又有诗人才子之文采。也许,他当初写这些诗时并未曾想到传世,然而,却给后人了解西陲风物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对于流放犯,诗是双刃利剑。洪亮吉曾特意提到:(流放伊犁途中)至保定,甫知有廷寄与伊犁将军,有“不许作诗,不许饮酒”之谕。是以自国门及嘉峪关,凡四匝日,不敢涉笔。及出关后,独行千里,不见一人,径天山,涉瀚海,闻见恢奇,为平生所未有,遂偶一举笔,然要皆描摹山水,绝不敢及余事也。

  看来嘉庆帝相当了解这个才子。“不许作诗,不许饮酒”出自皇帝之口,真是意味深长。而创设伊犁流放地的乾隆帝早在20年前就责令伊犁将军,对遣犯严加管束,“倘赡恂情面,任其置产娶妻,则伊等反得晏然安处,与无罪何异?至其遣发日久,不得归籍,

  或妄作诗词,编选诽言,或不安本分生事,及潜行逃走者,一面奏闻,一面正法,不得稍事姑容!

  次年二月,洪亮吉越过千山万水,抵达流放都会惠远。

  惠远,所居之房是有名的鬼屋。前居屋主在“环碧轩”遇鬼,又加上贬谪丢官后心情不舒,终死在自己的失落中。而洪亮吉在此居住百日,却从未见鬼,实乃超脱于世,不为个人之失落而恼也。他寄情山水,赏花观鱼,饮酒做诗,将伊犁所见所闻详录于日记诗文中,这决不是一时游戏之作,而是继续他一生所从事的著述之业,以传世人。

  他写伊犁山水:“看山不厌马蹄遥,笠影都从云外飘。一道惊流直如箭,东西二十七飞桥。”

  他吟伊犁风雨:“毕竟谁驱涧底龙,高低行雨忽无踪。危崖飞起千年石,压到南山合抱松。”

  他咏伊犁街巷:“日日冲泥扫落苔,一条春巷八门开。外台自有萧闲法,携具方家说饼来。”

  他赞伊犁花果:“古庙东西辟广场,雪消齐露粉红墙。风光谷雨尤奇丽,苹果花开雀舌香。”

  洪亮吉歌咏过的天山风光

  纵观洪亮吉的伊犁杂诗,决不仅仅是应酬抒怀之作,而是有意识地用诗的形式记下伊犁的山光水色、风土民情。这是跟他后来追述伊犁百日行的《天山客话》一脉相承的。他的《伊犁日记》对他来伊途中所见之物作了详细的记载,而《天山客话》则详细记载了伊犁的山川、物产、风貌等。这些都为后来研究西北地区的史地学者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新疆图志》就引用了他的不少条述。后世史地学者对洪亮吉评价甚高。

  洪亮吉戍伊百日之后,即被“皇恩大赦”。当他离开惠远城时,“下马步出城,百步屡驻脚。“长刀短后衣,未忍即抛却。”他为失落而来,却满载西域奇珍而归,在自己生命价值的天平上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生平

  先世祖籍安徽歙县洪坑,三十七世洪璟曾任山西大同知府,其子洪公采为洪亮吉的祖父,入赘于常州赵氏,娶康熙四十八年状元赵熊诏之女为妻,从此定居常州。洪亮吉生于1746年九月三日(10月17日),卒于1809年五月十二日(6月24日)。自幼丧父,刻苦读书,以词章考据闻名,尤其擅长舆地。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多年屡试不中,先后充安徽学政朱筠、陕西巡抚毕沅等幕府。乾隆五十五年(1790)44岁时终于以一甲第二名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督贵州学政,任内为贵州各府书院购置经、史、《通典》、《文选》等方面图书,提高了贵州学术水平。嘉庆元年(1795)回京供职,入直上书房,教授皇曾孙奕纯读书。嘉庆三年(1798),以征邪教疏为题考试翰林和詹事,洪亮吉著文,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辞职回乡。嘉庆四年(1799)为大学士朱圭起用,参与编修《高宗实录》。同年,上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触怒嘉庆,下狱并定死罪。后改为流放伊犁。百日之后,即被释放回籍。从此家居撰述至终。洪亮吉坐姿像。▲

文学成就

  洪亮吉精于史地和声韵、训诂之学,善写诗及骈体文。洪亮吉的《北江诗话》,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赞赏杜牧的诗文能于韩、柳、元、白四家之外“别成一家”的独创精神;批评沈德潜诗学古人“全师其貌,而先已遗神”(《北江诗话》卷四);非议翁方纲诗“如博士解经,苦无心得”(同前卷一)。这些都是可取的。此外评论古代及当时诗人,亦多精到语。洪亮吉一生好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吴、 越、 楚、黔、秦、晋、齐、豫等地,所以他的山水诗特多,有不少佳构。谪戍伊犁期间写的《安西道中》、《天山歌》、《行至头台雪益甚》、《伊犁记事诗四十二首》等,写塞外风光,尤具特色。诗笔于质直明畅中有奇峭之致。他的骈体文高古遒迈,“每一篇出,世争传之”(袁枚《卷施阁文乙集序》),如《出关与毕侍郎笺》、《游天台山记》、《戒子书》等都较著名。时人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曾评点当代诗坛108家,并以梁山泊好汉相拟,将洪亮吉比作“花和尚鲁智深”:“好个莽和尚,忽现菩萨相。六十二斤铁禅杖。”洪亮吉著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汉魏音》、《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

作者《洪亮吉》的诗文

夜起登蓬莱岛看日出不见

洪亮吉洪亮吉 〔清代〕

成此独往心,孤猿屡窥户。闻钟念初觉,出寺仅数武。

沉沉壑光断,荒荒白云阻。昏晦持一灯,幽林变溽暑。

流星掌边下,宿羽岩际数。朝霞信清华,残魄虚卓午。

坡回屡心掉,峰中始轩举。荡此衣袂云,还成吴会雨。

沿䡮草抽蔓,绝壑风振绪。亦感筋力疲,孤筇设迎拒。

谁行深谷中,泠泠出疏语。

渡淮

洪亮吉洪亮吉 〔清代〕

长淮千里何溯洄,远自桐柏之山来。洪纤巨细络诸水,汇此四渎通八垓。

东南巨浸古所说,原野气尽岩峦回。傍淮田下赋亦下,生计恃水无余财。

长年挐舟送行客,楚女击楫中流哀。云浮三时蚌开合,水结五色龙胚胎。

阳嘘阴吸有至理,水上白昼层宫开。要令幽险各有所,造物大矣何容猜。

全淮得失系吴楚,宵济万马曾衔枚。王公设险古不废,硖石置守高崔嵬。

牛羊在野牧马散,淮水萧瑟山童峐。下流河势苦相夺,二水若合坤舆颓。

支祈力屈匪至此,河伯好事同台骀。至人视世本一辙,险绝不异坳堂杯。

朝帆开寒雨迷浦,莫雁戛水阴成堆。好风明日送舟疾,可至禹庙倾尊罍。

芳茂山夜宿

洪亮吉洪亮吉 〔清代〕

节物无端五月前,喧声彻夜扰幽眠。雷穿石壁都成窟,雨挟溪鱼欲上天。

深洞三时寒地气,断山十里接人烟。清闲不复营余事,静把《元经》晓夕研。

瘦影疏香图

洪亮吉洪亮吉 〔清代〕

帘前露色垂空白,屋底镜光擦惨黑。三更窗外发古梅,瘦步行来月华直。

寒雅窥人争一枝,却视人影何参差。雏颜小妹愁不知,处姊十五应相思。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二十一

洪亮吉洪亮吉 〔清代〕

城西连日雨昏黄,急溜先倾羊马墙。夜半老兵惊起叫,皂雕如虎扑人忙。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二十二

洪亮吉洪亮吉 〔清代〕

万死方来西海头,别司锁钥领兜牟。关中老守疏狂甚,尚忆东风燕子楼。

中台坼

洪亮吉洪亮吉 〔清代〕

去年诛韩信,今年醢彭越。骏珧既首祸,瓘亮亦继没。

南风当国势绝伦,手持天下归先生。中台星坼日复蚀,先生不言务简默。

金墉城,太后薨。许昌宫,太子凶。谁与杀者张司空。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有田庐之思因作田家诗二十首寄意并寄芮光照杨毓舒两布衣 其三

洪亮吉洪亮吉 〔清代〕

穷乡寡文学,颇爱土俗淳。茅檐八九家,五世相与邻。

儿童读书归,行处拾堕薪。偶逢大父行,拱立识所亲。

日晚饷北皋,牵衣渡横津。心忆朝诵书,沿途讽逡巡。

游醉翁亭

洪亮吉洪亮吉 〔清代〕

一成坯,再成英,一再曲折山以名。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溪行谷行水声复。

蓝舆背山始入山,水声已往何时还。未登醉翁亭,先翻醉翁操,山禽飞还水禽噪。

言寻醉翁石,更诵醉翁文。醉翁宾客不可见,山石欲雨溪生云。

咄哉文字亦有灵,能使此山此水无余情。我观翁时值梅喜且惊,犹复夭矫屈曲如龙形。

醉翁琴,琴喑喑,乃知醉翁待我成古今。我歌一篇翁赏心,滁山高绝滁水深。

放白鸽

洪亮吉洪亮吉 〔清代〕

放白鸽,放白鸽,引得白雁来,宫中尽臣妾。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