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人物生平

  屈大均生于1630年(崇祯三年)10月10日,儿时随入赘邵家的父亲居住在南海县西场(即今之广州荔湾区西场)。1640年(崇帧十三年),随父亲归原籍番禺,恢复屈姓,更名大均。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1646年(顺治三年)补南海县生员。

参与抗清斗争
  1646年(顺治三年)清军陷广州。1648年(顺治五年),屈大均参加其师陈邦彦以及陈子壮、张家玉等的反清斗争,同年失败。后至肇庆,向南明永历帝呈《中兴六大典书》,授以中秘书,不久因父殁急归。

  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深受其思想的熏陶。曾参与陈邦彦等人发动的抗清斗争,并在陈等人遇害后冒着风险收敛他们的遗骸。其后,为避免清廷的迫害,他入寺庙削发为僧,并将居所命名为“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廷之意。其间,他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活动,并曾遣人送情报给抗清名将郑成功,欲引导郑的舟师沿海路进攻南京。

化缘云游四海
  1650年(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为避祸,于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法名今种,字一灵,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

  1656年(顺治十三年),以化缘为名开始云游四海,奔走吴越、幽燕、齐鲁、荆楚、秦晋大地,北游关中、山西,入会稽至南京谒明孝陵,又上北京,登景山寻得崇祯死所哭拜,与顾炎武、李因笃、朱彝尊等交往。又东出山海关,留意山川险阻,暗图复业。他在辽东凭吊袁崇焕督师故垒,写下《出塞》及《塞上曲》等曲。返回关内后,积极游走于齐、鲁、吴、越之间,在会稽与魏阱、祁班孙等秘密联络郑成功,后张煌言率军沿江而上,克芜湖,取徽、宁,下州县三十余。

参与揭竿反清
  1660年(顺治十七年)秋,屈大均访南京,与朱彝尊同游山阴,参加祁氏兄弟的抗清活动。1662年,魏阱、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被杀于杭州,祁班孙遣戌宁古塔,大均避居桐庐。

  1673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以蓄发复衣冠为号揭竿反清,屈大均赴桂参与其事,被委为广西按察司副司监督孙延龄军。未久,他因洞悉吴三桂借反清之名而行争霸割据之实的用心,遂托病辞职返回广东。

归乡潜心著作
  1674年(康熙十三年),台湾还归清廷之后,屈已停止反清活动,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编纂,编成《广东文集》、《广东文选》。而为时人敬佩的是,他不顾清廷的禁令,撰写了《皇明四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明末的遗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他并著述《广东新语》,记述广东的天文、地理、矿藏、草木、动物、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被认为是一部史料价值甚高的广东地情书。屈大均的诗歌创作风格明快,是岭南诗界“三大家”之一,对近代的岭南诗风有着较大的影响。晚年的诗作大多流现出反清斗争的情愫。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6月27日,他在家乡病逝。死后,因其所著《皇明四朝成仁录》被人举报有反清情绪,雍正、乾隆两帝分别下令彻查并焚毁该书。▲

成就

文学

  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以诗的成就最高。据朱希祖先生《屈大均(翁山)著述考》一文考证,屈氏著作在经过雍正、乾隆年间三次严令禁毁之后,可考知的屈氏著述仍不下三十多种,在屈大均生前已刊行的诗集有《道援堂集》、《翁山诗外》、词集《骚屑》;去世后不久又刊行了新编《屈翁山诗集》及《岭南三大家诗选》等。虽然抗清复明、弘扬民族节气始终是屈氏诗文的主旋律,但其诗文中充满着关注社会、体恤民生的情愫。康熙年间,名士周炳曾为《翁山诗选》作序,称其诗能为各阶层人士(上至“当世士大夫”,下至“遐方僻壤,小生俗儒”)欣赏与夸赞,誉享海内,这也正是“翁山派”享誉后世的真实写照。有的学者指出,屈大均的诗文以爱国诗人屈原为楷模,效法注重民生的诗圣杜甫,但又自铸伟辞,开辟出自成一家的“翁山诗派”,形成词语璀璨瑰丽、情感沉烈恢宏、意象雄奇的独特风范,将文采美、性感美与理性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文采美发自情感美,而情感美又遵循着理性美,这种完美的结合,使得他的诗文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联络志士,冀求恢复中华。“六十六年之中……险阻艰难,备尝其苦”(《生圹自志》)。所以发而为诗,主要就是写这种经历和情怀。如:“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壬戌清明作》);“万里悲风随出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紫荆关道中送客》);“今天降丧乱,日月颠其行。……山鬼纷媚人,前驱从两狼。忠诚夙所主,九死吾何伤”(《咏怀》之十二);“圣贤耻独善,所贵匡时艰。太阿苟不割,蛟龙将波澜。箧中有《阴符》,吾生焉得闲”(《别王二丈予安》)等,都慷慨激越,饱含着壮志未申的不尽情意。

  又如《过大梁作》、《塞上曲》、《寒上感怀》、《望云州》、《旧京感怀》、《早发大同作》、《鲁连台》、《咏怀》等,无不是他爱国忧国激情的表露。屈大均在另一些诗如《扬州感旧》、《白门秋望》、《猛虎行》、《大同感叹》、《民谣》、《菜人哀》、《高州大水作》、《雷女织葛歌》等篇中,对南明政权的腐败表示痛心。他对清朝的苛政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广大人民所受祸难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屈大均诗的艺术特点是气魄雄放、笔力遒劲,富于瑰奇的想象,为“岭南三家”之冠。王瑛《岭南三大家诗序》评为:“如万壑奔涛,一泻千里、放而不息、流而不竭。其中多蛟龙神怪,非若平湖浅水,止有鱼鳖。”

  屈大均的《广州竹枝词》其中一首为:“洋船挣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不但地方色彩强烈,又是关于广州十三行的最早文字记录,至今仍是治史工作者研究十三行起源变革的主要史实依据。“以诗正史”,屈大均在这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其文沉浸秦汉,简洁高古,品格不凡。词作不多,然如〔紫萸香慢〕《送雁》、〔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等,亦不愧为“声情激越,喷薄而出”,“纵横排□”(叶恭绰《广箧中词》)之作。

史志

  屈大均的史学造诣也极高,贡献很大。他的《皇明四朝成仁录》记载了崇祯、弘光、隆武、永历四朝死节之士的事迹,成为研究南明史所必备的珍贵资料。

  屈大均的另一部代表作《广东新语》记录了广东的天文地理、经济风物、人物风俗,它集各史志之所长,记述详实,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成为传世之作,历来评价极高,当代学者誉之为“广东大百科”。更具开创性的是,屈大均树立了以社会经济生活为中心的经世致用史学,并且“以诗为史”,在从封建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过渡中起着先驱的作用。

科技

  屈大均主张为人不尚虚华,为学不尚空谈,做事讲求实用,这一思想尤其表现在他注重国计民生,关心社会经济生活方面。屈大均身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前沿的广东,作为思想家,他比同时代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挣脱传统的束缚,以博大开放的胸襟欢迎并赞赏这场巨大的变革,他高度肯定了岭南发达的商品经济,赞美粤人的商品意识,描绘发财致富的动人景象。

  他的代表作之一《广东新语》,虽然不是一本专门的科学技术论著,但有学者统计其涉及科技问题的篇幅占了全书的68%,有十万字是属于农业方面的内容,还有2/3是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记载,全面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东的经济发展概貌。有些学者还专门探讨了屈大均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认为他注重科学实践,侧重综合研究和哲学概括,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屈大均站在时代的前列,为岭南商品经济呐喊助威,发挥了思想先驱的作用。这些都表明了中国传统观念在近代的转变已经在屈大均身上逐渐产生了,作为岭南社会率先走向近代化的一位思想先驱,屈大均对后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作者《屈大均》的诗文

七夕咏牛女 其五

屈大均屈大均 〔明代〕

东西河水只分流,割断云潢作御沟。职与婺星皆寡宿,生为天媛更离愁。

鸳鸯有愧双青鸟,瞻兔无情一白头。婉娈未终初日上,明年含睇又凉秋。

代景大夫舟自五屯所至永安州之作 其十三

屈大均屈大均 〔明代〕

终日忧慈母,军中食不甘。寄书犹未可,望远更何堪。

桂水兵难下,榕城战正酣。皇天怜物性,早使鹧鸪南。

维帝篇

屈大均屈大均 〔明代〕

维帝颛顼裔,周氏相蝉嫣。食土荆湘邑,屈姓何连绵。

左徒死怀忠,日月在罗渊。宗臣不去国,恩义同比干。

子孙藏剑佩,世守长沙田。汉初实关中,昭景同西迁。

族贵称王孙,文采未相宣。武帝爱离骚,始命淮南笺。

买臣工楚学,能言廿五篇。三闾之弟子,王逸益精妍。

所恨灵均孙,名姓未有传。唐时美词藻,只有屈同仙。

千载失宗支,遗书荡如烟。徒闻宋南渡,我祖从秦川。

抱挟离骚经,肇居番禺偏。番禺两山连,桂林横大川。

冰霜避炎德,熊罴盘层峦。神灵所窟宅,形胜亚中原。

少祖拥义兵,力拒元可汗。言从东莞伯,归命洪武年。

褒勋锡彤矢,作镇临幽燕。本支在茭塘,世德列朝鹓。

三闾大夫祠,峨峨南澥边。景差与宋玉,配享蘼芜坛。

女媭之婵媛,岁时祀孔虔。天问及九章,凄悲被笙弦。

称觞何济济,伐鼓复填填。女巫献玉琐,姣服若飞鸾。

灵兮黪两螭,云旌来翩翩。迎之激楚舞,侑以招魂篇。

习射张大侯,中者为神欢。山谷气巃嵷,樛木缭苍烟。

土膏春既动,禾稼郁芊芊。聚族二千人,公耕兹墓田。

百果从离支,芬馨充豆边。龙目酿饮酥,醪者寿多延。

东家笼窗竹,西邻翡翠兰。中池翔文鱼,孔雀尾斓斑。

皓发四五叟,混茫谈羲轩。子弟工文辞,风华尚小山。

榕树大十围,流泉应鸣蝉。百尺木棉花,朱火然高天。

灵境似华胥,淳俗誇桃源。花落鸡犬静,处处张春筵。

爰从广州陷,我父方言还。勤王功未成,避世志难宣。

吁嗟蚩尤乱,阊阖纷刀鋋。湘君沉锦瑟,重华失金銮。

四澥沸鼎镬,九州惊虚弦。将相妇人衣,崩角穹庐前。

其时歌薤露,吾亲泪涟涟。龚胜屡绝粒,陶潜时呜弦。

遂筑怀沙亭,背冈带修湍。岌岌远游冠,卖药东市廛。

增城受丹诀,委蜕从稚川。正气得所繇,庶几返自然。

嗟予破家产,报国多迍邅。左持将军头,右揕秦王肩。

虎狼不足刺,生劫酬燕丹。吁嗟天命衰,脱身出函关。

爰从翟义公,兴师平陵西。逐日麾金戈,捎星曳红旃。

黄帝驾象车,飞廉挥虹鞭。一夫先拔木,五丁齐开山。

魑魅纷来战,雷霆相纠缠。予时当一队,矢尽犹争先。

猛士尽疮痍,一呼皆腾鞍。手剥太行玃,足蹂阴山豜。

雄虺昂九首,吞人益其肝。神虬忽失穴,潢污蟠蜿蜒。

不能为国殇,含羞馀空拳。天方造草昧,养晦为大贤。

鹏运需扶摇,折翼避鹰鹯。割肉聊自食,毋须膏火煎。

婉彼蛾眉女,瑶瑟中道捐。大禹方胼胝,遑恤涂山颜。

客获千金殊,乃遭骊龙眠。英雄不学道,功名安足传。

飘然登太山,长啸摇天门。鸡呜见澥日,涌出如金盘。

神光腾八极,顿豁鸿濛前。盘古日九变,玉斧开方圆。

死生如循环,寻之渺无端。公孙舞双剑,宜僚弄一丸。

鬼出忽电入,兵机获无传。囊括其雌雄,妙得将将权。

蒲且弯长弓,风胡操龙泉。卫我归罗浮,省母梧桐间。

凤凰挟其雏,羽仪九苞妍。一鸣圣人生,再呜泰阶平。

此身非血肉,五岳共乔骞。庶几鞠育恩,少报罔极焉。

弟妹未婚嫁,夙夜亦怀仙。寡兄奉为师,冥探太素言。

梁鸿尝牧豕,弄玉思骑鸾。织缣为亲衣,采薇为亲餐。

甘瓜抱苦蒂,骨肉相夤缘。自谓依庭闱,没齿同贞坚。

何意鲜飙激,孤雁吹飞翻。日月有盈亏,吾生遑得閒。

挥涕出门去,斯民方倒悬。事亲贵养志,治国若烹鲜。

乘彼太清霞,白鹿何娟娟。尘垢铸尧舜,羽翼凌绮园。

御世有操纵,六辔如琴然。四夷若牛马,累累受拘牵。

东游寒风阙,西戏昆崙巅。足性自无待,横流一手援。

回顾乡闾中,萧萧桑梓寒。仲尼怀疾固,思归修遗编。

百川朝沧溟,清浊必还源。北斗天中央,周流光不偏。

姑射以神凝,使民庇厉蠲。苏耽能反本,化为黄鹄旋。

送黄生扶其父丽农隐君榇还吴兴 其一

屈大均屈大均 〔明代〕

汝父先朝露,人悲失首丘。伯鸾频客死,梅福早仙游。

返葬关河杳,招魂弟子愁。艰难扶衬去,嗟尔孝无俦。

送黄生扶其父丽农隐君榇还吴兴 其五

屈大均屈大均 〔明代〕

临风尽一哭,泪洒越江滨。白首少知己,黄泉多故人。

引棺愁道远,磨镜苦家贫。何日杼山上,来披宿草春。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秣陵

屈大均屈大均 〔明代〕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闻蓝子谈武夷折笋隐屏之胜有作

屈大均屈大均 〔明代〕

折笋愁将折,飞梯恐遂飞。峰随九水落,云作一天围。

山鬼秋多啸,羽人寒未归。他年三十六,勿使一峰违。

咏金陵曲中遗事 其四

屈大均屈大均 〔明代〕

曲中女士爱藏书,寇四牙签尽不如。今瘦古肥争学帖,手抄还向晚妆馀。

金陵曲送客返金陵 其二

屈大均屈大均 〔明代〕

雨雪官街夜市寒,六朝灯火未曾残。城南步马还城北,廿四航边次第看。

为区母陈太君寿 其一

屈大均屈大均 〔明代〕

煌煌天上星,三五成鸳鸯。匏瓜独无匹,织女徒相望。

如彼单枝莲,苦心含九泉。如彼兔丝花,松折还缠绵。

独活为谁施,不学华山畿。绸缪君牖户,鞠育君孤儿。

平生昧凫藻,梦寐见容姿。长歌入君木,越礼非所宜。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