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琬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成就

诗作特色
  宋琬诗在清初颇有名,早年在京师吏部任职时,就与给事中严沆、部郎施闰章、丁澎等人经常唱和,名满京师,时有“燕台七子”之称。王士祯《池北偶谈》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宣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是也。”又说他后期诗歌,颇得力于杜甫、韩愈、陆游。沈德潜《清诗别裁》说:“宋以雄健磊落胜”。杨际昌在《国朝诗话》卷一中说:“施(施闰章)如良玉之温润而栗,宋如丰城宝剑,时露光气。”宋琬诗很少反映现实之作,内容当然不能和杜甫、陆游相比拟,只是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仿效而已。他的诗作内容大多抒写个人的穷愁、哀伤,也有一些暗寓故国之思的作品。《听钟鸣》一诗中写道:“听钟鸣,所听非一声;一声才到枕,双泪无纵横。白头老鸟作鬼语,群飞哑哑还相惊。”写的凄惋动人,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中也有不少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反映民众的苦难及美好愿望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在《渔家词》一诗中,诗人愤怒地揭露了租吏的凶相与贪婪,反映渔民生活的艰难,读之催人泪下。在《同欧阳令同饮凤凰山下》一诗中写道:“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到,莫将征税得桃花。”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宋琬的诗在艺术上是有较高造诣的,古体诗和律诗写得尤好。用语奇丽,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属对工巧,极为时人所推崇。称之为“诗人之雄”,有人赞为“东海之伟人”。与他同时代的金之俊,在为《安雅堂集》所做的序中说:他的诗“其识宏,其虑远,其情长,其气清以厚,其调隽以永,其格严以老,其言确以质,殆有如怀沙远游,屈子悲愤之所感乎。”《庚寅腊月读子美同谷七歌效其体以咏哀》、《写哀》、《狱中对月》、《晨星叹》、《埋忧》、《听钟鸣》、《悲落叶》等为其代表作品。他的诗作以雄浑见长。《安雅堂全集》20卷,其中包括《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以及杂剧《祭皋陶》等。

著述名录
  宋琬一生著述很多,现在能见到的诗有1333首,词165首,文223篇,此外还有赋2篇、剧本一个,均收在《安雅堂集》里。《安雅堂全集》包括《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以及杂剧《祭皋陶》等。莱阳市图书馆现存《安雅堂集》16卷,其木刻版尚保藏数百片之多。 ▲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宋琬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高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第一位进士,官至浙江副使,父宋应亨,天启间进士,历任大名府清丰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清兵入关后,死守莱阳抗清,城破殉国。

  宋琬自幼聪慧,刻苦好学,应试县、府皆名列榜首。崇祯八年(1635)以高才生充拔贡入京深造。与父宋应亨、兄宋璜,名噪京华。

  崇祯十六年(1643),清兵攻打莱阳城,宋应亨、宋玫组织宋氏族人及乡民抗清,城破殉国。宋琬则以仲兄宋璜任所在杭州,出游吴中在外得免一死,先后流落苏州、杭州、金陵等地,使其有机会进一步接触社会生活,了解平民疾苦。

出仕为官
  顺治三年(1646),清廷开科取士,宋琬乡试亚魁,翌年中进士,授户部河南司主事,后升调吏部稽勋司主事;

  顺治十一年(1654),出任陇西道佥事;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

  康熙十一年(1672),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被诬入狱
  先辈抗清,已为新朝留下不信任的口实。顺治七年(1650),宋琬因其父抗清之事被捕入狱。三个月后平反出狱,官复原职。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次年春,族侄宋彝秉(又称宋奕炳)因盗窃案发,宋琬长兄宋璠坐视不救,宋彝秉遂诬告宋璠、宋琬与农民起义领袖于乐吾(即于七)通谋造反,致使宋琬及其妻、孥、侄等被逮往京城,再次被捕下狱,关入西曹刑部大牢。后经大司空蒋国柱亲赴莱阳核查,“知其冤,力为申雪”,康熙二年(1663)十一月,清廷以“穷治无迹,证虚不当坐”,将其释放。释放宋琬,主要原因在于康熙帝刚继位,为进一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稳定全国的政局。

  第二次冤狱结束后被免官,宋琬在江浙一带生活了八年,直至康熙亲政。期间浙江又起狱案,宋琬又被牵连其中,再度入狱,幸得蒋国柱再施援手,保救得释。

  康熙十一年(1672)投牒自诉,宋琬案情得到昭雪,再次被清廷起用,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忧愤而终
  康熙十二年(1673)正月间,宋琬在回莱阳省亲后,不顾身体患病,奉命赴京城朝觐康熙皇帝,时逢吴三桂起兵叛乱,攻陷成都,蜀中妻子儿女陷入叛军之手。京中宋琬闻讯后,惊恐忧郁,以致气塞胸臆,病逝于京都馆舍,时年59岁。▲

故居

  宋琬故居位于莱阳市中心大街中部东侧,建于明朝末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莱阳知县茅芳廉为之立碑——“宋荔裳先生故宅”。道光年间故居内设“卢乡书院”,光绪年间为官立小学,后为莱阳中学。1981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琬故居现为莱阳市博物馆,有房屋46间,占地1054平方米。馆内设革命历史文物展室、宋琬纪念馆、历代名人纪念馆、现代书画展室等。1996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心建筑宋琬纪念馆坐北朝南,单层举架式硬山砖木结构,有台明和回廊,起脊仰合瓦,装有正吻垂兽和走兽,双排柱网,梁架前后带穿枋、七檩七椽。梁枋上设架云敦,檐檩下设雕花柁敦,檩枋下设花草楣子和雀替,古香古色,为莱阳地区仅存的一处完整古建筑。纪念馆内陈列宋琬塑像及其著作、手迹、印章、《安雅堂集》木刻板,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艺术家的题词。馆内除常年固定展览以外,每年举办各类展览十余次,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余人次,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

作者《宋琬》的诗文
拼音 注释 译文

春日田家

宋琬宋琬 〔清代〕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汉宫春 秋日同姜如农给谏散步城隅欧阳公集有真州东园记此其遗址也

宋琬宋琬 〔清代〕

白露苍烟,忆醉翁椽笔,曾记东园。高台画舫安在,风物依然。

重阳近也,觅黄花、共倚危栏。枫林外,澄江如练,寒鸦千点飞翻。

颇怪并州旧尹,早蒪鲈梦断,偃卧邱樊。故乡乌衣门巷,衰草荒阡。

干戈满地,何从问、盘谷斜川。君笑曰、无如此处,濠梁秋水之间。

浣溪沙 其二 芳草

宋琬宋琬 〔清代〕

乍暖犹寒二月天。玉楼长抱博山眠。沈香火冷少人添。

残雪才消春鸟哢,画阑干外草芊绵。几时青得到郎边。

蝶恋花 桃叶渡旧用小舟乱流而济今易以桥往来差便而名实不符虑往迹之湮也作此词

宋琬宋琬 〔清代〕

一曲清淮围画阁。桃叶桃根,髻子新梳掠。不畏风波江上作。

长篙自有王郎捉。

谁向津头施略彴。高架虹梁,偃卧青龙角。寄语黄姑依样学。

填河不复劳乌鹊。

水龙吟 乙巳除日得家报新置木峪山庄慨然有终老之意而赋此

宋琬宋琬 〔清代〕

几年鼎镬风波赋,初衣菟裘才筑。白云万叠,苍松千笏,清溪一曲。

归去来兮,临流设钓,登山驱犊。谢邻翁问讯,丁宁寄语,第一事,多栽竹。

人世竟同蕉鹿。梦惊回、黄粱方熟。天公赐与,一邱一壑,数椽茅屋。

急办长镵,早营圆笠,乐吾盘谷。笑三闾多事,此身将隐,何劳龟卜。

忆王孙 闺怨四首 其一

宋琬宋琬 〔清代〕

丝丝娇柳逐风斜。晓日瞳胧掩碧纱。强起还慵理鬓鸦。

白杨花。犹自多情入妾家。

念奴娇 重过汪氏荣园

宋琬宋琬 〔清代〕

辟疆池馆,是谁剪、瓜步江流馀沚。放逐馀生双不借,重看水穷云起。

怪石㟏岈,孤亭窈窕,萝薜藏山鬼。行行且止,呼童为摘苍耳。

堪叹沧海桑田,洛阳金谷,转眼荆榛里。舞榭歌台真可惜,愁杀乌衣燕子。

百顷清潭,十围灌木,酮又生孙矣。故人携手,为言树犹如此。

忆王孙 其二

宋琬宋琬 〔清代〕

越来溪上采莲舟。偷照蛾眉向浅流。女伴相呼怕举头。

羡沙鸥。飞去飞来只自由。

和曹顾庵学士湖舟泛雨

宋琬宋琬 〔清代〕

荡桨烟初破,回桡雨未收。樵归梅半斧,候暖麦将秋。

云气藏山寺,江声抱郡楼。客怀俱拓落,不但为依刘。

水调歌头二首 其一

宋琬宋琬 〔清代〕

卮酒为酒寿,四座请无暄。岁星应是方朔,聊复谪仙人间。

叹息佳人空谷,天遣平章风月,暇菜五湖船。月下雪儿唱,新谱小游仙。

泛沧海,窥禹穴,梦邯郸。绿瞳华发,先生骨貌转翛然。

放迹烟霞之外,高卧羲皇以上,笑拍葛洪肩。莫向方壶去,少驻一千年。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