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德菱著 | 野史 | 余父裕庚任法使四年。既庙瓜代,乃挈眷归,从者为余母暨头贰等参赞、海陆军随员与其眷属、仆役等,都五十五人。
佚名著 | 笔记小说 |《清代野记》作者不详。是民初流行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载清代咸丰以降历朝文物掌故,兼及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化,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许多细节,可以作为研究晚清史的重要参考。
郑处诲著 | 笔记小说 |《明皇杂录》,古代汉族史料笔记。共三卷。郑处诲撰。成书于唐大中九年(855年)。
宋 丁特起著 | 野史 | 纪闻者,纪靖康元年中事也。春正月五日,金人拥兵犯京城。二月十二日,退师。秋九月,陷太原。冬十月,陷真定,继陷滑州等郡县。
宋 李纲著 | 野史 | 元年正月三日,差充行营司参谋官。四日,除尚书右丞、充留守。五日,改充亲征行营使。二月三日,以姚平仲事罢职。
龙衮 陈尚君补遗著 | 野史 | 先主江南先主姓李,名昪,字正伦。其先唐宪宗之子建王恪之后。祖志授署为徐州判官,卒于任所。
王世贞著 | 野史 | 夫国之有典也,则号令庆罚皆在焉。其曰典者何?志常也。曰异典者何?志非常也。诸创国者皆不为常者也。其业可大而法可久,习之则为常,是故曰典也。
王世贞著 | 野史 | 不佞生晚,当累洽之季,而又家世从缨绂后,窃有志慕说古公卿将相之盛。屈指西京以还,若功臣之族,鲜通籍者。
王世贞著 | 野史 | 余既有《异典》、《盛事》二述矣。异典者,遘之自人主者也;盛事者,遘之自天者也。盛事之遘,无非美已;异典之遘,美居十九,疵亦居一。已,乃复有遘之自天而不可言盛,遘之自人而不可言典。或人与事之巧相符者,或绝相悖者,为其稍奇而不忍遗之,别录成卷,以备虞初春明之一采,故不敢称稗史也。
邵廷采著 | 野史 | 唐王聿键弟聿钅粤、聿锷唐王聿键,小字长寿,太祖第二十四子唐定王之后。定王,李贤妃出也,洪武二十四年封于唐,国南阳,永乐六年之国。子靖王,靖王无子,传弟宪王,再传庄王、成王,复无子,传弟恭王之予敬王。
刘肃著 | 笔记小说 |《大唐新语》,又名《唐新语》、《大唐世说新语》、《唐世说新语》、《世说》、《大唐新话》等,是一部汉族笔记小说集。撰者唐代刘肃,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此书有元和丁亥(807)自序,署衔“登仕郎前守江州浔阳县主簿”。
佚名著 | 笔记小说 |《大宋宣和遗事》,讲史话本,宋代无名氏作,元人或有增益。是成书于元代的笔记小说辑录,结合了多个类型的笔记小说并以说书的方式连贯而成。象是宋人口吻。据说源出宋本﹐但可能经过后人增订。如书中说宋朝卜都之地,“一汴﹑二杭﹑三闽﹑四广”,当是宋亡以后所加。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该书大概由讲述历代帝王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加插了宋代奸臣把持朝政致使生灵涂炭的故事,也为写梁山英雄聚义做了对照。因此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佚名著 | 野史 | 与宋主书天辅元年十二月,宋主遣登州防御使马政来曰:“日出之分,实生圣人。窃闻征辽,屡败勍敌。若克辽之后,五代时所取燕、云、两京地土,愿畀下邑。”
张鷟著 | 笔记小说 | 唐代笔记小说集。此书记载朝野佚闻,尤多武后朝事。唐张鷟撰。六卷。记隋唐两代朝野遗闻,对武则天时期的朝政颇多讥评,有的为《资治通鉴》所取材。
不肖生著 | 小说作品 | 作者以其耳闻目睹的事实为素材,经过提炼和艺术的概括,以周撰和黄文汉两个人物的活动为主线,揭示了一个恶与善、丑与美、薄幸轻浮与纯情忠厚交织着的复杂、畸形的人格世界;揭露和讽刺那些在动荡的时局下只顾玩乐,不图进取,沉迷于铜钱和女色的浪子阔少,也写了一部分亡命客落拓风尘、挑灯看剑的事迹。
田腾蛟著 | 野史 | 元之先世,本号蒙古,其国在女真之北,以奇渥温三字为姓。有始祖母曰阿兰氏,寡居在极北沙漠。屡有光明耀腹,后一乳而生三子。
罗贯中著 | 野史 | 隋炀帝姓杨名广,小字阿摩,弘农华阴人也。汉太尉杨震之裔,文帝坚之子。为人资辨敏捷,贪虐荒淫。初封晋王之时,贪心不足,欲夺其兄杨勇太子之位。无计可施,乃谋于安州总管宇文述曰:“吾兄懦弱,素无令德。
钟惺著 | 野史 | 话说禹王乃黄帝的玄孙,姓姒氏,鲧之子。母名志,号修己,有莘氏女。修己未生禹时,见有流星贯昂,梦接而意感有孕。
南沙三餘氏著 | 野史 |本書分上中下三卷,題南沙三餘氏撰。作者不詳何如人,但知書成於清乾隆四年。此書稿本原分五卷,舊藏涵芬樓;
佚名著 | 野史 |《穆天子传》出汲冢。晋荀勖校定为六卷,有序。言其事虽不典,其文甚古,颇可观览。
赵翼著 | 史评 | 瓯北先生早登馆阁,出入承明,硕学淹贯,通达古今,当时咸以公辅期之。既而出守粤徼,分臬黔南,从军瘴疠之乡,布化苗犭之域,盘根错节,游刃有余。中年以后,循陔归养,引疾辞荣,优游山水间,以著书自乐。
吴广成著 | 野史 | 霸国有史,晋唐以来,述作纷纷,载籍极博。宋有天下几三百年,西夏、辽、金并雄西北,而辽、金有史,夏鲜专书。缘其地连沙碛,人半羌夷。元昊自造蕃书以纪国事,国亡之后,文义莫辨,遂至掌故失传,宋、辽、金三史有附传而弗详。
佚名著 | 编年 | (清)朱右曾辑王国维校补黄永年校点王国维撰黄永年校点《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魏国的史书,此书原来没有书名,后来人们从它编年体的体例来命名为《纪年》,原书本是竹简,所以称为《竹书》,一般的都称为《竹书纪年》。
王国维著 | 编年 |《疏证》除广仓学宭丛书本外,有《遗书》本,曾两次印布;初名《王忠悫公遗书》,所收《疏证》系铅印本;续印名《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系石印本。
荀悦著 | 编年 | 又称汉纪,荀悦(148-209)撰。字仲豫,颖川郡颖阴县(今河南许昌市)人。祖淑,有名于世,当时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有子八人,号称“八龙”,其中以悦叔爽最著名。
孙星衍著 | 志存记录 | 本书为东汉时期陆续产生的记述汉代官制礼仪的6部著作的汇编,即《汉官》、《汉官解诂》、《汉旧仪》、《汉官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汉仪》。
周天游校注著 | 编年 | 此书获1991年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后汉纪》是记载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三十卷,作者是东晋的袁宏。袁宏字彦伯,曾在安西将军谢尚属下做参议军事,后来升任大司马桓温府的记室,又曾做东阳太守。
汤球著 | 编年
温大雅著 | 笔记小说 | 记录隋末李渊自起兵直到占领长安、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天史事的史书。共3卷,唐温大雅撰。温大雅为李渊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他随军撰成该书。该书所记史事与《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有出入。
司马光主编著 | 编年 | 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周纪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1]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