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论

王夫之著 | 史评 | 生平及著述: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於湘西蒸左石船山(今湖南衡阳县),因自称「船山遗老」。

史通

刘知几著 | 本书的《史通》以清代浦起尤的《史通通释》为底本,《文史通义》以民国时期叶玻先生的《文史通义校注》为底本。

读通鉴论

王夫之著 | 史评 |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史学家王夫之晚年的历史评论性著作。王夫之1619—1692,字西农,号姜斋,又因晚年长期居于湘西蒸左石船山,故称船山,湖南衡阳人。

晏子春秋

佚名著 | 传记 | 莊公矜勇力不顧行義晏子諫第一莊公奮乎勇力,不顧于行義.勇力之士,無忌于國,貴戚不薦善,逼邇不引過

东观汉记校注

吴树平校注著 | 杂史 | 今人吴树平《东观汉记校注》版本最佳,其中许多资料为《后汉书》所不备,深为学林所珍重。

松漠纪闻

洪皓著 | 杂史 | 松漠纪闻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洪皓撰。皓字光弼,鄱阳人,政和五年进士。建炎三年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既至金,金人迫使仕刘豫。皓不从,流递冷山,复徙燕京。凡留金十五年方得归。

平宋录

刘敏中著 | 杂史 |《平宋录》(又名《丙子平宋录》)3卷,记叙至元十三年(1276年)地军南下临安及宋幼主赵(显)被俘北迁事,颇有史料价值。刘敏中(1243-1318)字端甫,号中庵。元代济南章丘人。

国语

春秋鲁著 | 别史 |《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

战国策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十六国春秋别传

崔鸿著 | 载记 |《十六国春秋》是记载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北魏的崔鸿。

顺宗实录

韩愈著 | 别史 | 唐朝实录除此外均已失传,此书因系韩愈所撰,尚保存在《昌黎先生外集》中,使我们得以看到唐人所修实录的真面目,与《大唐创业起居注》同为极珍贵的历史文献。《顺宗实录》按时序记述了唐顺宗李诵在位8个月间事迹,并上溯李诵在藩邸的情况,下延死后葬于丰陵。共计12500余字。

龙川别志

苏辙著 | 志存记录 | 予居龙川为《略志》,志平生之一二,至于所闻于人,则未暇也。然予年将五十起自疏远,所见朝廷遗老数人而已,如欧阳公永叔、张公安道皆一世伟人,苏子容、刘贡父博学强识,亦可以名世,予幸获与之周旋,听其所讲说,后生有不闻者矣。

国闻备乘

胡思敬著 | 志存记录 |作者曾官清廷御史,以弹劾权贵端方知名。本书是他在北京十余年的从政生涯中,利用“趋职之暇,时有所纪”的成果,以亲历目睹,具体地记述了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政坛上一系列重要事件及相关的制度和人事变易经过。

明季北略

计六奇著 | 志存记录 | 大清朝建元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大清朝建元天命,指中国为南朝,黄衣称朕,是为太祖。然是时犹称后金,后改大清。

明季南略

计六奇著 | 别史 | 按“明季南略”,为无锡计六奇(用宾)继其“明季北略”而编辑的。综合两书,上自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下迄清康熙四年(乙巳)南明永历帝被害止,志明季五十余年史事;虽各独立卷次(“北略”分二十四卷),实无异一书的前后两编。

奉天录

赵元一著 | 志存记录 | 缅寻太古之初,真源一味,自然朴略,不同浮华,虽垂不载。至轩辕征蚩尤,而廓清四海;帝舜黜有苗,而绥定万邦。

九家旧晋书辑本

杨朝明校补著 | 杂史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是马端临以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记载上古到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沿革的文化通史。他从咸淳九年(1273)开始准备,至元二十七年(1290)开始纂写,直至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始告竣。

大业拾遗记

颜师古著 | 志存记录 | 上元县,南朝故都。梁建瓦棺寺阁,阁南隅有双阁。闭之忘记岁月。会昌中诏拆浮图,因开之,得笋笔千余。头中藏书一帙,虽皆随手靡书,而文字可纪者乃隋书遗稿也。中有生白藤纸数幅,题《南部烟花录》,僧志彻得之。

扬州十日记

王秀楚著 | 小说作品 | 公元1645年,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徐州、亳州、盱眙,并乘势下淮安,夺泗州,渡淮河。四月十九日,明将许定国引多铎师至扬州,扬州被清水陆各军重围。

江阴城守纪

韩菼编著 | 野史 | 江头片壤,沾国家深仁厚泽,百有余年矣。茅檐耆老,每谈乙酉撄城事,无不痛当时殉义之烈,而议当时梗化之非也。

张文襄公事略

佚名著 | 野史 | 噫,是书也,胡为乎而作哉?曰张公之洞也。夫张公之洞之得名,以其先人而新,后人而旧。十年前之谈新政者,孰不曰张公之洞,张公之洞哉?近年来之守旧见,又孰不曰张公之洞,张公之洞哉?以一人而得新旧之名,不可谓非中国之人望矣。

湘军志

王闿运著 | 野史 | 自古言军势者,多侈言形胜要害积强弱之故,然其实非也。项羽缪言郴为天下上游;湖南自郡县以来,曾未尝先天下。国朝移行省于长沙,复汉国制,控扼十六大城。以苗防故,镇筸颇有精兵出征四方。至其材赋,全盛时才敌苏、松一大县。

熙朝新语

徐锡龄、钱泳著 | 野史 | 盛京长白山为我朝发祥之地,高二百余里,绵亘千里。山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

西巡回銮始末

佚名著 | 野史 |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上谕各省乡民设团自卫,保护身家,本古人守望相助之谊,果能安分守法,原可听其自便。

西夏书事

吴广成著 | 野史 | 霸国有史,晋唐以来,述作纷纷,载籍极博。宋有天下几三百年,西夏、辽、金并雄西北,而辽、金有史,夏鲜专书。缘其地连沙碛,人半羌夷。元昊自造蕃书以纪国事,国亡之后,文义莫辨,遂至掌故失传,宋、辽、金三史有附传而弗详。

唐国史补

李肇著 | 笔记小说 |《唐国史补》,亦称《国史补》,为中唐人李肇所撰,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

隋唐嘉话

刘餗著 | 笔记小说 |《隋唐嘉话》记载南北朝至唐开元年间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以唐太宗和武后两朝为多。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里的某些史实,即取材于此书。

宋朝事实

李攸著 | 野史 | 僖祖讳朓、{穴绦}、《身兆》、眺、趒、窕。仕后唐,历永清、文安、幽都三县令。十二月七日崩,葬钦陵。建降元年,追尊文献皇帝。

十六国春秋别本

崔鸿著 | 野史 | 刘渊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世居北狄。千有余岁至冒顿,袭破东胡,西走月氏,服丁零,内侵燕代,控弦四十万。汉祖患之,使刘敬奉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子孙遂冒姓为刘氏。建武初,入居西河美稷。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