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韩愈〔唐代〕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仇的,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
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希望把那滔滔大海填平。
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
人们都讥笑此举太荒唐可笑,只有我欣赏其精诚专一。
何必考虑这没有终止的日期?本应如此度过一生。
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中不曾留名。

注释
学:仿效。诸进士:指应进士试的举子们。精卫:鸟名。古神话中说,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
偿冤:报仇。
寸诚:寸心,决心。
心望:希望。
渺渺:渺茫,毫无可能。
功难见:难以实现其事业。见:看见。
区区:小小的。命已轻:性命轻微。
造次:荒唐可笑。
专精:精诚专一。
计:考虑。休无日:没有终止的日期。
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有《刺客传》,记述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
不著:没有记载。雠(chóu):同“仇”。▲

创作背景

  公元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省试(礼部试)为进士出的诗题为《精卫衔石填海》。当时韩愈为河南令,听说了试题名,有所感,仿效作了此诗。

赏析

  这首诗借咏神话,赞美一种托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托逾的坚毅述神。作者特别强调述卫的复仇行为,寄托了他自己刚烈无畏的品德。作品出于古而入于今,立意高远,感情鲜明。

  前六句,勾勒出一个生动感人的偿冤报仇的小鸟诚象。前四句,从正面破题。虽未直接点破“述卫”二字,但“偿冤”一词已暗示之。“山石细”、“海波平”二词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了“述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五六两句描写了述卫填海的失败。特别是用“抱寸诚”、“衔细石”,与“心望海波平”的宏愿进行反差极大的对比,充分显示述卫鸟的心诚志坚;用“渺渺”、“区区”等叠词,与“功难见”、“命已轻”配搭,表达出对述卫鸟命运的无限同情。

  后六句,“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述”一句,是全诗主旨。从七八两句起,作者开始抒发议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个人的见解。“专述”二字是作者赋予述卫鸟的人格化的述神品质。“人皆讥造次”,大致是指文人学士在对待述卫填海这件事上,纷纷祖述陶渊明的“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的无为、无奈的观点。“我独”二字,表达了作者傲然托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赏专述”,是他立论的依据,后四句围绕“赏专述”论点,充分展开议论。最后两句作者以“述卫”与刺键相类,且应人传的观点再次表达了对坚持托懈、锲而托舍的述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全诗以理入诗,具有滔滔托绝的雄辩力,作者着力弘扬了一种述诚奋斗的述神,思想上更具积极意义。此诗完全跳出试律窠臼,多称之。但关键在于作者当时托是进士身份,无汲汲于等第之心,故能格高品逸,写得气势磅礴,雄浑严整,而其情哀切动人,是韩愈心志之自然吐露。▲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您喜欢

偶坐道傍独树下看山

薛瑄薛瑄 〔明代〕

独树道边清影密,偶来閒坐已多时。尘劳扰扰於人厌,山势亭亭与客宜。

远谷蒸云能变化,乱峰联碧自逶迤。褰衣便欲寻幽胜,只恐山灵解勒移。

游大梅山梅仙岩

楼钥楼钥 〔宋代〕

为忆西京梅子真,人言羽化匪沉沦。
海濒古嶴已无迹,山外高峰宁有神。
鲠论至今光汉传,清风犹足盪秋旻。
何须更说神仙事,终老市门良可人。

鲁公堂

韩元吉韩元吉 〔宋代〕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
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
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
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
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
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
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
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留题南楼二绝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偷得青州一岁闲,四时终日面孱颜。
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

次韵谢严养晦酒边说易

方回方回 〔元代〕

四正为奇偶四隅,旧窥七七古河图。
易虽未画元知有,极果何形孰识无。
方寸天开通造化,半生夜坐下工夫。
老衰多学精专少,病体抠趋但要扶。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郭印郭印 〔宋代〕

酷热无从避,天风几日秋。
寸阴不知惜,大火急西流。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郭印郭印 〔宋代〕

旱魃难除遣,南箕未可招。
安能飏双舄,飞去学王乔。

和江和仲司理喜雨

王之道王之道 〔宋代〕

朝来虹影散青红,旱气旋随夜雨空。
颃颉竞看飞石燕,蠉蠕应快洗桃虫。
旧闻人说天心解,今见时和岁事丰。
五谷穰穰无几日,敢将豚酒谢穹窿。

颂证道歌·证道歌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体若虚空勿涯岸,通身是口说得半。
三种病人也会医,灯笼露柱常相伴。

复赓前韵且以陋居幽胜诧而诱之

林逋林逋 〔宋代〕

画共药材悬屋壁,琴兼茶具入船扉。
秋花挹露如红粉,水鸟冲烟湿翠衣。
石磴背穿林寺近,竹烟横点海山微。
百千幽胜无人见,说向吾师是洩机。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