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感事

陈与义 陈与义〔宋代〕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靖康以来,丧亡离乱之事多得不堪言说,而兵戈纷争之事竟难以止息。
朝中公卿害怕被掳为夷狄之民,故纷纷逃散;我定要像江汉朝宗于海一样,追随建在东南的新宋王朝。
旧帝被掳北移黄龙,音讯断绝;新君即将东幸,追随不及。
自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纾解国难,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分担君忧。
今时势艰危如此,固非难以预料,而我生本自飘浮。
秋日黄花,纷披四野,作此秋日之荣秀,更欲使何人观赏呢?

注释
干戈:干、戈皆为古代兵器,代指战争和动乱。
左衽(rèn):语出孔子《论语·究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指异族入侵为主。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向右掩。衽,衣襟。
黄龙府:即和龙城,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北宋徽宗、钦宗被金人掳后被囚禁在五国城。五国城属黄龙府。
云移白鹭(lù)洲:指宋高宗在南边建立朝廷。云,紫云,天子之气,指皇帝的銮舆;白鹜洲,长江中洲渚,位于建康(今南京)西南江中。
云何:如何;舒:纾解,缓解;持底:拿什么。▲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排律系作者在邓州(今属河南)所写。按年谱:作者发商水后,继续南奔,至春末到达邓州南阳,寓居僚友之家。七月,作者复北还陈留,时事草革,不可留居,于是再从叶县方向南下,辗转至襄阳。宋建炎元年(1127年)春,作者自襄阳之光化再入邓州,卜居城西。此诗即是年秋九月在邓州所作。

赏析

  诗题“感事”,总指靖康、建炎以来的丧乱事变,诸如汴京被占,徽、钦二帝被俘,高宗播迁,以及公卿士大夫窜亡等。“感事”之“事”,蕴含广泛,非指一时一事。

  此诗先写常年征战,让人不知该从何说起;接着连续用了“危左衽”“断黄龙府”“移白鹭洲”三个典故来表达北宋被灭、南宋偏安的现实;最后诗人以写景作结,菊花盛放与眼前凄凉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一句反问将内心的悲伤与郁闷表现出来,深沉曲折却哀婉动人。全诗情感委婉深刻,抑扬顿挫,真挚感人。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在百感交集之下,话却说自从头。自从靖康丧亡离乱以来,国事扰攘,国土日蹙,所不忍言;而兵争干戈之事方兴未已,竟未能望其止息。“那堪”、“竟未”,感慨苍凉沉至。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此句的意思是:公卿大夫害怕被金人所掳,化为夷狄之民,故而纷纷逃散。下句用《禹贡》:“江汉朝宗于海。”但陈诗此句,是切自己所在之地而言,因邓州是长江、汉水临近之地。“江汉故东流”,是诗人说自己一定要像江汉朝宗于海一样,追随建在东南的南宋朝廷。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以谄媚契丹,契丹封他为“儿皇帝”。辽大同元年(947年),契丹逼晋,并俘虏了石敬瑭之子石重贵,把他囚禁在黄龙府。北宋亡国以后,徽宗、钦宗被金人所掳,囚禁于五国城(五国城:辽国地名,后内附;划归黄龙府),其事与晋事相类。下句“云移白鹭洲”,当时宋高宗的朝廷移在扬州。这都是诗人所系念所感伤的事。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云何”,犹言如何;“持底”,犹言用什么。诗人说,自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纾解国难,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分担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上句亦《发商水道中》“世事本前期”之意。意云:今时势艰危如此,固非难以预料,而是事出有因。“吾生本自浮”,虽则前事有因,而我生本自飘浮。命运如此,为之奈何。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时势艰危如彼,身世漂泊如此,已足使人感伤。然则秋日黄花,纷披四野,作此秋日之荣秀,很难让人有观赏的欲望。

  陈与义这首《感事》诗,确是逼近杜甫。从遣词用字上看,“那堪”、“竟未”,“危”、“故”,“断”、“移”等,都是沉实的字眼,有杜诗的风味。从比兴手法上看,“风断”、“云移”一联,以天象喻人事,也深得杜诗的兴寄之妙。至于以景抒情作结,又是杜甫即事咏怀一类诗作的常见章法。全篇苍凉沉郁,居然老杜气韵。比纪昀稍晚的南阳人邓显鹤,著有《南村草堂文钞》,他在一篇序文中说:“自来诗人多漫浪湖湘间,如少陵、退之、柳州及刘梦得、王龙标辈,皆托迹沅、澧、郴、湘、衡、永间,绝无有至吾郡者,有之,自简斋始。”又说:“简斋先生诗,以老杜为宗,避乱湖峤,间关万里,流离乞食,造次不忘忧爱,亦与少陵同。”“不忘忧爱”,是杜甫的大节,也是简斋的大节。用这四个字去看这首《感事》诗,正是十分契合。▲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您喜欢

答胡仲方赠诗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畴昔昭王渡楚江,得萍斗大嚼甘芳。
因君黄绶作此悬,问古青苹何处乡。
民乐弦歌爱言偃,天将桃李醉河阳。
望郎旧说为邑宰,邑宰今看为望郎。

游大梅山梅仙岩

楼钥楼钥 〔宋代〕

为忆西京梅子真,人言羽化匪沉沦。
海濒古嶴已无迹,山外高峰宁有神。
鲠论至今光汉传,清风犹足盪秋旻。
何须更说神仙事,终老市门良可人。

抵简池呈元质进孺二首

李流谦李流谦 〔宋代〕

持此迂愚漫浪身,忍惭一出竟何营。
枕边客意兼寒意,门外溪声似雨声。
易办蓬蒿三亩宅,可无藜苋一杯羹。
青衫岂是官人样,白鸟私居说败盟。

腊月初三日虏人攻城以强弩射退获捷

赵万年赵万年 〔宋代〕

四围钲鼓震天鸣,虏骑平明尽逼城。万弩应弦因退走,却疑城上有神兵。

送韩尉员外

祖无择祖无择 〔宋代〕

几年献赋向公车,四十方为冉冉趋。
昔竞寸阴终蹭蹬,今贪斗粟尚踟蹰。
潘郎毛鬓看将白,陶令田园说已芜。
官满还归省门下,预应搔首重长吁。

题龙津亭

方武子方武子 〔宋代〕

龙津亭下水漫漫,坐久疑神杳霭间。
说道浙江人不信,向南全似越州山。

过黄叶庵

雪溪映雪溪映 〔明代〕

郭西有竹庵,幽闲旷奇绝。
壁绿苔晕封,地走松根裂。
林鸟领法音,冢鬼飧禅悦。
秋池净若空,霜枫赤疑血。
晦迹简酬人,义无不了说。
拼音

初入黔境土人皆居悬岩峭壁间缘梯上下与猿猱

查慎行查慎行 〔清代〕

巢居风俗故依然,石穴高当万木颠。
几地流移还有伴,旧时井灶断无烟。
余生兵革逃难稳,绝塞田畴瘠可怜。
为报长官宽赋敛,猕猿家息久如悬。

五月一日过贵溪舟中苦热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半月阴凉天气佳,今朝新暑不饶些。
一生怕热长逢热,千里还家未到家。
入却船来那得出,恰方日午几时斜。
劝君莫爱高官职,行路难时却怨嗟。

答括士李同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秃翁门巷冷涔涔,僮报诗人远见寻。
微露毫芒足奇怪,少加煅炼愈高深。
肯来邺下从公干,待向关中说季心。
黄秸池边需应制,劝君莫学冻蛩吟。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