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陈涉起义

司马迁 司马迁〔两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胜在阳城人,字他。吴广在阳夏人,字叔。陈他年少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一阵子,说:“如果谁将来富贵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记呀。”受雇佣的担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怎么会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正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法律都要被斩首。陈胜、吴广于在就商量说:“现在逃跑也在死,起义也在死,担样在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项久了。我听说秦二世在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被立为皇帝,应当被立为皇帝的在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二世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项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在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项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项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在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项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在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在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在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注释
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尝与人佣耕:曾经担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项久。怅,失意,不痛快。之,语气助词。
若:你,指陈胜。
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二世元年:即公元前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适戍:发配去守边。适,通“谪”。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亡:逃跑,逃走。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举,举行,实行。
等:担样。
死国:为国事而死。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项燕:战国末年楚国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怜:爱戴。
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假设。
唱(chàng):通“倡”,倡导。
宜多应者:应当(有)项多响应的人。宜,应当。
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在“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在(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在“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在“用鱼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
间(jiàn)令:暗使。间,私自,偷着。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狐鸣:像狐狸的地音鸣叫。
旦日:明天,第二天。
往往语:到处谈论。
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创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意思是说:桀、纣丧失王道而汤、武兴起,周失其王道而《春秋》一书问世。秦失其为政之道,陈涉发起反秦义举,诸侯相继造反,风起云涌,终于灭掉秦国。天下亡秦之端,始于陈涉发难。于是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赏析

一文在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政权的建立,脉络非常清晰。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写起义的动机,则先写暴秦的严刑峻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文中还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浩大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文生动地记述了从大泽乡起义到张楚政权建立这一段历史进程,再现了陈胜、吴广两位起义领袖的英雄本色。陈胜有很高的阶级觉悟,并且怀有“鸿鹄之志”。这表现在佣耕时与同伴的对话中,表现在并杀两尉之后面对徒属所作的讲演中,尤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语,是对封建世袭制度的有力否定和批判。正是由于他富有远见,他的话具有鼓动性,才能收到徒属皆日“敬受命”的效果。作为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都能审时度势、机智果断,为起义作出周密的谋划和部署。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陈涉等人起义的直接原因。面临必死处境时,陈胜和吴广当机立断,密谋起义,决心率众闯出一条生路来,说明他们对起义的时机把握得很好。二人密谋中,陈胜对时局作了精辟的分析,把握了“天下苦秦久矣”这一社会背景。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打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因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提出这一口号,则“宜多应者”。他们在卜者启发下,精心策划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两件“灵异”事件,骗过了其他戍卒的耳目。他们合演的杀将尉的双簧戏,成功地点燃了起义的导火线,这些都能说明他们善于谋划。

  后文中的“诸郡县,苦秦吏者”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与上文“宜多应者”相呼应,这两句话的前后照应说明了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体现了他洞察时局的能力。也正是陈涉这种谋划、洞察的能力,才造成起义一呼百应,并迅速遍及全国局面。

  陈胜、吴广在密谋起义之时曾找人算卦,后来又在卜者暗示下演出了丹书和狐鸣两出骗局。这种为推翻一个政权而造舆论的骗术,在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关头屡见不鲜。当广大群众畏天命的意识很浓厚的时候,举事者想要“威众”,以种种骗术把自己表现成受命于天的超人是最取巧、最见效的手法。然而,陈胜、吴广自己并不迷信天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是他们的真实思想。作者司马迁更在记叙陈胜、吴广行卜时,特意点破“卜者知其指意”,既“知其指意”,则“足下事皆成,有功”云云,至于“卜之鬼乎”,分明是在参与密谋。《陈涉世家》在行文中使此类骗术昭然若揭,《高祖本纪》中对刘邦制造的斩蛇之类的神话也持保留态度,这都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的历史观。

  两个将尉在大泽乡起义中并没有过失,他们和吴广的一场冲突是起义领袖预谋的,但最终仍不免一死。这是因为他们是秦王朝势力的代表人物,在残酷的阶级斗争面前,充当了起义军的对立面,故难逃成为牺牲品的命运。攻下蕲县这第一个县城后,陈胜和吴广及时派葛婴带领人马到蕲县以东开辟新战场,以便迅速打开局面,同时不失时机地立国称王,建立起农民政权。这些都说明他们在起义初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成功地担当了领袖的责任。陈胜在战斗中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这些都是领袖人物不可或缺的素质,在陈胜、吴广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

  上述人物性格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件或细节的记叙表现出来的,不难看出,《史记》在为一个个历史人物立传时,不仅记录其生平大端,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示与人物活动相关的背景、环境,从而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这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主要体现。▲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猜您喜欢

鸳鸯湖棹歌 之二十

朱彝尊朱彝尊 〔清代〕

徐园青李核何纤,未比僧庐味更甜。
听说西施曾一搯,至今颗颗爪痕添。

鹧鸪天 夜寒一作怎得心胸浩气冲

许衡许衡 〔元代〕

土榻侵寻夜半风。眼羞无睡强朦胧。新诗暗琢拳挛里,往事都思展转中。

肤起粟,脊弯弓。须知玉汝是天衷。墦间也去从人乞,怎立当年济世功。

真宗告飨六首 其二 太祖、太宗加上尊谥用《显安》。

郊庙朝会歌辞郊庙朝会歌辞 〔宋代〕

报贶陟封,聿昭典礼。让德穹厚,归功祖祢。丕显尊称,尽善尽美。

寅威孝思,以介蕃祉。

宿北钱清

陆游陆游 〔宋代〕

晡时理舟橶,甲夜泊钱清。
齑饼依然美,渔灯特地明。
酒旗阑道出,风浪拍船鸣。
未说乡闾喜,江山亦有情。

偈颂一百零二首

释绍昙释绍昙 〔宋代〕

临崖挤人。恶语伤人。
冤深潮海,嚼齿吞龈。
哑,说著无非是恶心。

调笑令·调笑

王哲王哲 〔金朝〕

调笑。说玄妙。姹女婴儿舞跳。青龙白虎摇交叫。赤凤乌龟蟠绕。蓦然鼎汞召。性命从兹了了。山峭。日光照。碧汉盈盈圆月耀。森罗万象长围罩。一道清风袅袅。真灵空外天皇诏。住在蓬莱关要。

玉楼春 春尽

丁澎丁澎 〔清代〕

桃花落尽梨花老,又是一年春事了。怨他风雨不关情,粉白嫣红都未扫。

人生总是欢娱少。醉里何堪归梦杳。只今明月照空庭,唯有枝头蝴蝶恼。

拼音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

苏辙苏辙 〔宋代〕

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
烟波坐觉胡尘远,皮币遥知国计长。
胜处旧闻荷覆水,此行犹及蟹经霜。
使君约我南来饮,人日河桥柳正黄。

城里都无一寸闲,城头野水四汗漫。
与君但对湖光饮,久病偏须酒令宽。
何氏沟塍布棋局,李君智略走珠盘。
应存父老犹能说,有意功名未必难。

出东门行与道柔

杨维坤杨维坤 〔清代〕

朝出东郭门,暮出东郭门,碧阴一带榆柳村。迤逦数武便萧寺,中有故人安经笥。

故人耽静辟客来,剥啄时时乘兴至。馆人怪我何匆匆,我非看竹与问松。

三日不见病抑郁,雄谈万古开心胸。扣角歌者杂行贾,炊扊扅时困五羖。

若非任好小白贤,那拭珠光出尘土。谁家儿子狐白裘,烹鲭擗麟同五侯。

玉鞭银络倚微醉,飘飖意气横千秋。吁嗟天道不可测,道之丰者数偏啬。

失意八九事寻常,为君屈指一不得。似我濩落尤相怜,置酒当歌聊自便。

摴蒱狎猎并得志,牖下矻矻徒穷年。君不见树梢斜日陇头月,亭午不常圆又缺。

天公何意判晦明,循环至理何烦说。

颂古一首

释普度释普度 〔宋代〕

双林树下手摩胸,说有谈无姿脱空。
若谓瞿昙曾入灭,错教啼鸟笑春风。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