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寓意

晏殊 晏殊〔宋代〕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再也见得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车,我们像那巫在的彩云倏忽飘散,我在西,你在东。
院落里,梨花沐浴在如水一般的月光之中;池塘边,阵阵微风吹来,柳絮在空中飞舞。
多日来借酒消愁,是那么的伤怀寂寞;在寒食的禁烟中,怎得令我加倍地思念你的芳踪。
想寄封信告诉你,这层层的山,道道的水,又怎能到得了你的手中?

注释
寓意:有所寄托,但在诗题上又得明白说出。这类诗题多用于写爱情的诗。
油壁香车:古代妇女所坐的车子,因车厢涂刷了油漆而得名。这里指代女子。
在云:巫山在谷上的云彩。宋玉《高唐赋》记有巫山神女,与楚王相会,说自己住在巫山南,“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常以巫在云雨指男女爱情。
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动。
淡淡:轻微的意思。
伤酒:饮酒过量导致身体得舒服。
萧索:缺乏生机。禁烟: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为寒食节,旧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
鱼书: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句,后因以“鱼书”指书信。
何由达:即无法寄达。水远山长:形容天各一方,重重阻隔。▲

赏析

  这是抒写别后相思的恋情诗。首联追叙离别时的情景。颔联寓情于景,回忆当年花前月下的美好生活。颈联叙述自己寂寥萧索的处境,揭示伊人离去之后的苦况。尾联表达对所恋之人的刻苦相思之情。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飘忽传神。一开始出现的便是两个瞬息变幻的恃写镜头:“油壁香车”奔驰而来,又骤然消逝;一片彩云刚刚出现而又倏忽散去。写的都是物像,却半隐半露,寄寓了一段爱情周折,揭示主旨。车是这样的精美,则车中人的雍容妍丽,可以想见。然而这样一位美人却如巫山之云,来去无踪,重逢难再,怎不令作者怅惘。“映云”暗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美丽传说,渲染浓密的爱情气氛。但“云雨巫山枉断肠”,毕竟是一场虚妄。前句写人间,写现实;后句写天上,写梦幻。首联写得兴象玲珑,清新流丽。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景中有情。“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描写了一个华丽精致的庭院。宋葛立方说:“此自然有富贵气。”(《韵语阳秋》卷一)反映出诗人的高贵身份。“溶溶月”、“淡淡风”,是诗人着意渲染的自然景象。

  这两句互文见义: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擂曳,柳条轻拂,飞絮蒙回,是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大概是诗人相思入骨,一腔幽怨无处抒写,又适值春暮,感时伤别,借景寄情;或是诗人触景生情,面对春宵花月,情思悠悠,过去一段幽情再现。这里展现的似乎是实景,又仿佛是一个幻觉、诗人以神取景,神余象外。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颈联“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写眼前苦况,欲遣不能。多少日子以来只凭杯酒解闷,由于饮得过醉,形容憔悴,心境凄凉。“伤酒”两字,诗人颓唐、沮丧的形象可见。眼前又是寒食禁烟之际,更添萧索之感。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宕开一笔,由设问自答作结,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想从悱恻的感伤中挣脱出来,探索寄书的途径,去寻觅失去了的爱情。但问得深切,答得无情。“水远山长处处同”一句,乃斩钉截铁之语,如瓶落井,一去不回。原来摆在诗人面前的不是一般险阻,而是永远冲不破的障碍。这两句看似寻常平直,却是全诗中决绝语,最为沉痛哀怨。晏殊在《蝶恋花》词中有“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说的情景与本诗类似,都有一种难言之隐。

  但这首诗寓意更深。“知何处”,一切尚在不解之中,使人感到怅惘;“处处同”则已无疑可置,只有绝望之情。这种情绪在首联已暗暗流露,然后曲折道出,由结句点破,情长怨深。“处处同”三字弦外有音,寻绎其意,乃人事阻隔,才处处有碍,无路可通。此联“妙在能使人思”(钟惺《古诗归》)。

  晏殊这首诗一名《无题》,在风格上学李商隐的无题诗,运用含蓄的手法,表现自己伤别的哀思。诗在表现上,则将思想藏在诗的深处,通过景语来表达,然后在景语中注入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样,诗便显得幽迷怨旷。与李商隐诗风不同的是,晏殊这首诗清而不丽,也没有堆砌典故,所以呈现出一派淡雅与疏宕。

  此诗通篇运用含蓄手法,“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马光《迂叟诗话》)“怨别”乃全诗主旨。字面上不著一“怨”字,怨在语言最深处。“不再逢”、“任西东”,怨也;“溶溶月”、“淡淡风”,怨也;“寂寥”、“萧素”、“水远山长”,无一不怨。“处处同”则是怨的高潮。章节之间起承转合,首尾呼应也都以“怨”贯串,此其一。其二,含蓄又通过比拟手法表现出来。“油壁香车”、“峡云无迹”、“水远山长”,托物寓意,言近旨遥,“婉转附物,怊怅情切沙(《文心雕龙》)。其三,写景寄兴,“梨花”、“柳絮”二句出之以景语,却渗透、融汇了诗人的主观情绪,蕴藉传神。▲

简析

  《寓意》是一首七言律诗,为抒写别后相思的恋情诗。首联追叙离别时的情景,飘忽传神;颔联寓情于景,描写了一个华丽精致的庭院,回忆当年花前月下的美好生活;颈联叙述词人寂寥萧索的处境,揭示伊人离去之后的苦况;尾联宕开一笔,由设问自答作结,表达对所恋之人的刻骨相思之情。全诗通篇运用含蓄手法,情思悱恻,诗境幽迷怨旷,耐人品味。

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猜您喜欢

别留少策兼呈玉党先生

陈元晋陈元晋 〔宋代〕

四海弟兄能有几,平生臭味许谁同。
遥知夜雨连天际,应说南中有客穷。

赋得广学开书院得开字五言八韵

石嗣庄石嗣庄 〔清代〕

至治昌明日,文章耀上台。学因施教广,院以育贤开。

采藻鸾旗振,谈经马帐推。衣冠登俎豆,德行筮云雷。

讲席春风坐,黉宫夏屋陪。伦明三代共,道尽百年该。

比户归弦诵,登门起草莱。圣朝恩泽溥,济济集英才。

鲁公堂

韩元吉韩元吉 〔宋代〕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
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
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
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
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
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
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
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遍地锦

佚名佚名 〔宋代〕

太古今日说因由。赵州桥下度春秋。唱住桥边水不流。一叶落时天下

因学者问生死到来如何抵当答以四偈 其四

释梵琮释梵琮 〔宋代〕

生死到来何抵当,月明静夜共商量。荷华荷叶通消息,一阵风来一阵香。

逍遥咏 其一

赵炅赵炅 〔宋代〕

逍遥知语默,境外见真空。有位皆玄感,无缘不用功。

义说三才理,幽深万事通。因依堪法则,答谢向旻穹。

为月塘上人题赵松雪兰杭人有卖兰为业

张宁张宁 〔明代〕

楚畹萋萋草共生,吴城日日卖花声。离骚读尽无人问,閒倚萧斋看落英。

南乡子

王鹏运王鹏运 〔清代〕

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此恨拚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再赠陈季张拒霜花二首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 〔宋代〕

鼓盆庄叟赋情浓,天遣霜华慰此公。
想见尚能迷蝶梦,移栽闻说自蚕丛。
酒倾玉醆垂莲尽,鱠簇金盘下箸空。
秉烛栏边连夜饮,全藤折与卖花翁。
拼音 赏析 注释

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张辑张辑 〔宋代〕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