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张孝祥〔宋代〕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雪洗刷了金人掀起的战尘,大江已很平静,寒风阻住了楚天的白云,自己却在后方羁留。什么人来替这次胜利战绩谱写凯歌的悲壮,吹响进军的号角在古老的城楼?放眼河山自己平生怀着豪迈的抗金志气,面对关河要塞的战云未靖的风景,禁不住剪亮烛光,看一看锋利的吴钩。更加令人高兴的是采石矶之处,掀起的惊涛骇浪连天涌浮。
回忆历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小谢,年轻力壮谱写春秋。小乔刚刚出嫁,紫罗香囊犹未焚解,不朽的功业已经建立,的确从容优游,赤壁的巉岩上落日映照,肥水处的桥边一派衰草,悠远缥缈地唤起人们的烦愁。我一定要乘长风破万里浪而去,效祖逖击楫发誓在渡江的中流。

注释
庞佑父:一作佑甫,名谦孺(1117—1167)生平事迹不详,他与张孝祥、韩元吉等皆有交游酬唱。
雪洗:洗刷。这里用“雪”字,疑与冬天用兵有关。
风约楚云留:说自己为风云所阻,羁留后方,这时作者知抚州(今江西市名,旧属楚国),未能参加前方工作,故云楚云。
悲壮:指悲壮的胜利战绩。
吹角:奏军乐,这里象征胜利的凯歌。
风景:用《世说新语》载周“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语意,指宋南渡。
燃犀处:晋温峤平乱还镇至采石矶,传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见水族奇形怪状。怪物指金兵。
香囊:《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兰香囊,(谢)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地,遂止。”
乘风去:《南史·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胸怀大志,曾对叔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鉴赏

  绍兴三十一年冬,虞允文击溃金主完颜亮的部队于采石矶,这是一次关系到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朝野振奋,国人欢呼,张孝祥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本词。

  上片叙事。起首“雪洗虏尘静”充满胜利的痛快与喜悦,为全篇的情绪定调。采石之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洗雪“靖康之耻”,释解宋人痛失家国之恨,所以词人笔调轻快而充满了豪情,同时他为自己因受风云之阻未能奔赴前线而十分遣憾。“何人”二句,写他兴高采烈地命人吹奏军乐,欢庆胜利,然后用一系列的典故抒写怀抱。“湖海”三句,说明自己平生具有豪情壮志,对中原沦丧感到痛心,渴望恢复中原,目睹山河之异,亟欲一展平生抱负。夜间燃烛抚摸宝剑,心潮难平,想到曾在采石矶战胜金军,就如当年温峤燃烛照妖一样使金兵现出原形,心中就十分高兴。

  下片抒情。开头巧妙地举出两大战役的名将,破曹的周瑜和击溃苻坚的谢玄以喻虞允文。虞和他们一样年丰力强而战功卓著,都是从容不迫地建立了功业。而现在物换斗移,时过境迁,他们的功业,已成历史陈迹,空余古战场供人凭吊。

  当前江淮失地尚待收复,词人希望自己能奔赴战场,借宗悫乘风破浪和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愿望,回应上片“风约楚云留”,以激昂奋发的情绪振起全篇,使全词结束在慷慨悲壮的激情之中。

  全词闪耀着时代的光彩,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融入词中,自然贴切,舒卷自如。词人壮怀激烈,忧国情深,是一首洋溢着胜利喜悦抒发爱国激情的壮词。▲

张孝祥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猜您喜欢

自富池江入兴国军港留三日归回舟捷甚摭实写

董嗣杲董嗣杲 〔宋代〕

互此未入郡,入郡由别港。
不意好奇人,黄堂争说项。
说项非所私,况无适时资。
驱驰靡所惮,重苦登览悲。
开庆扰攘后,民力未通透。
如斯斗底郡,俗习因仍陋。
只今良二千,恳恻出心田。
耕桑匝原野,谣颂周市廛。
遡舟走麾下,容光托假借。
坐卧寄酸吟,转首已三夜。
将行慰我深,语语吐直心。
发笑酌我酒,垂情饷我金。
平生慨可至,毋若此急义。
忍违离荒津,陆行且无地。
秋寒筋骨疲,风雨更厄之。
病亦坐酒困,乐在遇己知。
下水浩然涉,出港何其捷。
及门只霎时,不想无吏接。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饶州酒务厅屏

刘季孙刘季孙 〔宋代〕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归宗寺

吴兆吴兆 〔明代〕

路绕鸾溪去复回,鹅池闻说右军开。
山僧相遇衣裳湿,双剑峰头看瀑来。

昼寝

晃冲之晃冲之 〔宋代〕

闻说齐州路,遥通古睡乡。
云岩迷傅说,风峡宴襄王。
日月星辰静,山川草木长。
不知三代贵,何似一张床。

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

李廌李廌 〔宋代〕

佑圣生贤佐,天心在抚民。
昌期应治运,谷旦降元臣。
四序功成晚,三台耀拱辰。
严凝气刚劲,謇谔性忠纯。
凛凛风霜操,优优雨露仁。
高才映今古,妙学洞天人。
黼黻文华国,渊源德润身。
四朝师令望,百辟仰清尘。
射策明三道,观光耀九宾。
咸知帝赍说,复诵岳生申。
视草金銮殿,登庸凤诏春。
夔龙名不陨,鲁卫政相因。
交荫槐阴茂,联华棣萼亲。
庙堂熙帝载,衮绣并天伦。
政柄劳无惮,侯邦逸久均。
偃藩心固乐,调鼎味宜新。
上宰虚黄阁,除书下紫宸。
百神怀景福,万化入鸿钧。
阴德施黎庶,休功格昊旻。
自当侔带砺,讵止约松椿。
贱士睎高躅,趋风愧下陈。
愿言千万寿,献颂敢辞频。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

赵蕃赵蕃 〔宋代〕

去年洞贼惊郴道,闻说居民甚可悲。
太守只今谁漫叟,舂陵示吏两篇诗。

水调歌头·十里深窈窕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十里深窈窕,万瓦碧参差。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绿横溪。真得归来笑语,方是闲中风月,剩费酒边诗。点检歌舞了,琴罢更围棋。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一事定嗔我,已办北山移。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谩说从来牧护,今日分明呈露。
虚空拶倒须弥,说甚向上一路。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唐顺之 〔明代〕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书事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市朝无处避喧啾,思驾飞车事远游。
古志曾云寿多辱,前贤亦说耄宜休。
愈诃彼佛为夷鬼,跖骂吾师作盗丘。
安得海波都变酒,洗空开辟以来愁。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