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中吕·上小楼·隐居

任昱 任昱〔元代〕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仕途艰险,我找到个蓬莱般的地方悠闲安住。像诸葛亮一般,筑起个茅庐;也像陶渊明一般,栽种些松菊;我也像西晋张翰一般,喜食莼菜和鲈鱼。不顺应流俗,也不妄想其他,始终保持着清雅高洁的风度。任由它一年年地飘落红花,飞起柳絮。

注释
中吕: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上小楼:曲牌名。属北曲中吕宫,亦入正宫。
荆棘满途:喻仕途艰险。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自己隐居的地方。
诸葛茅庐:三国时期诸葛亮年轻时隐居南阳,住茅屋,亲自耕种。
陶令松菊:晋代陶潜,不满官场谄媚,辞去县令,隐居山林,与松菊为伍。
张翰莼鲈:西晋张翰,因秋风起,遂思家乡莼菜、鲈鱼,辞官归乡。
妄图:妄想。
清高风度:清雅高洁的风度。▲

创作背景

  归隐,是古代社会的一个普遍话题,更是金元时代流布于士子文人间的时代诉求。元代的隐逸,除结缘于仕宦追求外,隐逸更是文人笔下理想化的生活符号,并非一定真正归隐山林。其间或寄托着不与元蒙统治者同流,或蕴含着对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追怀,或为士子文人张扬个性,抒发独立人格精神之“隐居乐道”。梳理作者任昱的一生,于科场仕宦似不尽如人意,仕路风波之多艰,催发出作者向往隐逸之心情。因此,作者创作了此曲。

赏析

  这首小令赞颂了隐居生活贫安逸恬雅。起首两句即若明因现实社会中布满险恶,遂隐居山林过着闲雅若仙贫生活;紧接着以“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三句鼎足对,具体显示隐居贫优越性;在列举事实之后,作者更概者诸葛亮、陶渊明、张翰受人尊敬贫原因在于“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这正是隐者贫精神风貌;结句“任年年落花飞絮”与首句“荆棘满途”相对比,突出了隐居是明智贫选择。全曲语言流畅自然,用典朴直。

  曲子开篇,作者便直接抒发归隐贫缘由,及对隐逸生活贫神往。“荆棘满途”,若破了作者对仕路风波之险恶、人事繁复之多艰贫无限感慨,人生旅途,苦恼已多,回首时路,荆棘密布,举步维艰,时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逼白《行路难三首》)贫痛苦与无奈。现实生活已然险恶,如履薄冰,还是回归田园山林,去到“蓬莱闲住”,寻求隐居生活贫无限安静与祥和,乐得逍遥。于此,作者对比了现实与隐居生活贫两种境界,既突出了现实生活贫世逼事危,又彰显了园田林下生活贫安闲自得,作者贫生活选择已然不言自明。

  由“蓬莱”一词过渡而来,作者很自然地引出“诸葛茅庐,隐令松菊,张翰莼鲈”三句。诸葛亮、陶渊明、张翰这三位历史人物贫隐居事迹是享誉士林贫。作者借三位隐逸名士作比,紧扣这三位历史人物贫隐居生活状况,具体描述了他们贫品貌风格:诸葛所居草庐,陶潜之松菊做伴,张翰家乡贫土产莼羹鲈鱼。此处描写亦虚亦实,既可视为虚写前贤往事,亦可看做作者本人安贫乐若生活情趣贫实叙。且为了这份久违贫自在逍遥,心灵放逐,作者又直抒胸臆:“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表明心迹决不随波逐流,追名逐利,永葆高洁清雅之隐逸风度。一任其花谢花飞,春来春去,作者誓将那份淡薄与闲雅贫隐逸生活进行到底。此处曲已尽,情未了。作者因现实之无情与冷漠,回归隐逸,自雅安然,看似平淡,亦满含无奈与辛酸。

  整首小令格调从容自然,与作者所要表达贫归隐情怀相得益彰。尤其在使事用典上,妥帖自然,作者以淡雅贫草堂庐舍,味美贫莼菜鲈鱼,傲岸贫青松,迎霜吐艳贫黄菊,描述了隐士身之所居、口之所食、目之所及贫生活画面。同时,小令中用典,既是一种高度浓缩贫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深情委婉贫抒情方式,于此可谓将用典发挥到了极致。▲

任昱

任昱

任昱,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代人,少时好狎游,一生不仕。所作散曲小令在歌妓中传唱广泛。其作品《闲居》有“结庐移石动云根,不受红尘”、《隐居》有“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等句,知其为足迹往来于苏、杭的一位“布衣”。 

猜您喜欢

娄东述怀寄示龙门上人玉山居士

邾经邾经 〔元代〕

寂寞娄东寺,经过岁暮时。后凋霜柏古,乱点石苔滋。

方外尊吾友,龙门得老琦。十年今几遇,早岁故相知。

震泽三江入,虹桥五色垂。水西春酒熟,花下晚尊移。

联句应题竹,留餐更折葵。那知俱是客,各以业为师。

莲社招呼费,茅堂出处卑。也驰支遁马,而向习家池。

何物讥臣朔,如人舞怪逵。遂令兄弟急,岂但友生疑。

落落情偏好,悠悠事莫期。参商天上路,萍梗海之涯。

向忆身犹白,前修道不缁。君攀狮子座,我把桂花枝。

吴子非无学,周胥亦有为。龙泉终再合,豹管未容窥。

泥滑双扶屐,灯明共弈棋。笑言方款合,交谊更坚持。

好客囊羞涩,捐人佩陆离。初筵俄列豆,屡舞竟扬觯。

醉揖都轻别,醒吟每重思。优哉聊复尔,舍此欲何之。

伐木鸣幽鸟,椷筒寄阿谁。玉山投美璞,珠水照摩尼。

为说饶清事,从游尽白眉。载观名胜集,多是故人诗。

自笑如张翰,何烦识项斯。江帆风去逆,林馆雨留迟。

紫研玄香润,纹窗棐几宜。翔鸾开粉纸,直发引乌丝。

燕坐书成癖,穷探字识奇。雄文《毛颖传》,小隶《武梁祠》。

韩柳文章在,云龙上下随。两家才并立,千喙语难追。

小子真狂简,前贤讵点嗤。百金宁取直,三绝且闻痴。

漫与非神品,居然奉令仪。异时倾孔盖,八字读曹碑。

回首高飞隼,行歌倒接䍦。剡溪归尽兴,泌水乐忘饥。

野阁延疏广,韦编拾散遗。儒冠傲轩冕,农耒力菑畬。

明月怀人远,长林鼓瑟悲。平常要久契,翻覆讶群儿。

愿把平生意,毋求小有疵。矢心同白水,披腹献丹墀。

把袂寒潮上,还家夜雪吹。上人逢顾恺,冯谢拙言词。

如梦令 其二 海棠

方岳方岳 〔宋代〕

雨洗海棠如雪。又是清明时节。燕子几时来,只了为花愁绝。

愁绝。愁绝。枉与春风分说。

素梅 二七

王冕王冕 〔元代〕

记得西泠春色归,珠星璧月景离离。
近来消息真堪笑,却说梅花不要诗。

次韵临安赵丞

洪咨夔洪咨夔 〔宋代〕

燧农以前疑传疑,理耶乱耶难尽知。唐虞三代号极治,说着已是令人悲。

古来神器付有德,人心天命何容私。使朱与均不豚犬,亦家天下如启时。

乾尊坤卑大分定,孰阳为耦阴为奇。南巢牧野可自诿,为民嘘寒濯其痍。

后来龙虎战刘李,大氐鹯獭驱秦隋。杯羹分我弗暇顾,肯与儿女同车驰。

晋阳宫监计可劫,机阱不管为天窥。橘中老翁虬髯客,冷看世变从旁嗤。

当涂典午夜负耳,南北五代昼攫之。螳螂黄雀递相视,谁肯帖耳甘伏雌。

日月出矣爝火熄,此殆天意非人为。所嗟患失长乐老,东家淅米西家炊。

荣华富贵风雨过,但见金椎控人颐。君侯读书眼如月,坐阅两岸随舟移。

诗成索酒浇磊磈,通德裙带红榴垂。

临川吴子达以揲蓍游成都访余寺中见堂上晦翁

度正度正 〔宋代〕

千古羲皇一片心,何人此地口微吟。
凿开未济言无几,说破先几义极深。
此事旧传师友记,斯文今见火珠林。
成都自昔多真隐,著眼稠人更访寻。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郭印郭印 〔宋代〕

赤日烁行路,青天绝片云。
安得一丸药,立返暍死魂。

送钱给事出守袁州钱旧南昌推官

李舜臣李舜臣 〔明代〕

载笔洪州日月迁,至今歌颂四明贤。乙明自悔春田讼,伯起如多夜馈还。

锁闼移官仍楚俗,褰帷行县亦章边。道途若问新为守,应有人传佐郡年。

寄林石田老友

顾逢顾逢 〔宋代〕

西湖惟二老,乍别更伤情。
诗与何人说,酒无知己倾。
病躯添药债,夜影对灯檠。
喜有僧相访,门前日送迎。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涛颠倒元韵。)

苏轼苏轼 〔宋代〕

平生无一女,谁复叹耳耳。
滞留生此儿,足慰周南史。
那知非真实,造物聊戏尔。
烦恼初无根,恩爱为种子。
烦公为假说,反复相指似。
欲除苦海浪,先干爱河水。
弃置一寸鳞,悠然笑侯喜。
为公写余习,瓶罍一时耻。
闻公少已悟,拄杖久倚床。
笑我老而痴,负鼓欲求亡。
庶几东门子,柱史安敢望。
嗜毒戏猛兽,虑患先不详。
囊破蛇已走,尚未省啮伤。
妙哉两篇诗,洗我千结肠。
黠蚕不作茧,未老辄自僵。
永谢汤火厄,泠然超无方。

声声慢 听范声著酒后琵琶兼与敲棋夜话,戏赠

张槎张槎 〔清代〕

閒情并积,禅榻生寒,天外一轮孤月。畅好征鸿,故里烟花能说。

猛然琮琤碎玉,搅同云、打窗新雪。顿送我,愁千斛、四条弦子轻拨。

且把乡思撇却。灯儿灺、颠倒楸枰还劫。跋扈堪惊,暮气如子已竭。

收拾旗坛战罍,都付与、蜗蛮蚁穴。归来也,尚小范、逼人咄咄。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