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信州关上饶高永丰二使君邀集赵忠献一杯亭二首 其一

何吾驺 何吾驺〔明代〕

昔贤曾此地,载酒感河山。策杖一杯外,孤亭四顾间。

情深馀涕泪,兴到共跻攀。欲写千秋意,浓云不可删。

何吾驺

何吾驺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猜您喜欢

沁园春 赠龚全美口诀

王玠王玠 〔宋代〕

一窍玄关,非高非下,正在当中。得真师指点,方知此窍,不居南北,不属西东。

默默内观,绵绵静守,道满虚无浩气冲。难言说,一星儿消息,天地根宗。

先须握定雌雄。天癸生时鼓巽风。把铅炉封固,飞神海底,中抽坎画,去补离宫。

进火退符,流珠复位,十转回轮一气通。灵胎结,待功成行满,独步瑶空。

春愁

王令王令 〔宋代〕

只闻来客说春游,不逐花前笑自留。
浪说春期计春尽,留春无术只春愁。

赵郡王施斗綵法被荐女因为说偈

释居简释居简 〔宋代〕

倚福修慧,深丹浓翠。倚慧修福,砌锦层縠。福慧两全,众彩明鲜。

紫不乱朱,缟不碍玄。惟茜惟碧,参鳞差翼。空王座上,一片如织。

善哉命妇,巧思精究。劝化诸女,如出一手。惟此命妇,诸善女人。

于寿域中,克康克宁。女子有行,归宁母家。载殒淑身,发明心花。

次秋日韵奉汝弼叔二首 其一

刘炳刘炳 〔明代〕

墨池秋净水痕澄,曲几焚香袖手凭。霜煞柳条清栗里,雨荒瓜蔓覆东陵。

战余赵壁车还列,说下齐城轼独凭。因忆少年随骠骑,西风笳鼓醉呼鹰。

包与直题太乙真人图

刘基刘基 〔明代〕

太乙真人庞眉须,不知所持何代书。
既不学昴星,降精下辅隆准公。
又不学傅说,请帝通梦寐左右。
商王陈范谟,眇然一叶莲花荂。
清秋风吹落泥涂,红凋粉瘵不可扶。
君何为乎以为桴,荡漾九河凌五湖。
夸耀水伯惊天吴,坐令文成五利之辈假借神圣欺庸愚。
灵旗风翻壮荆符,獐鹿无鬼夫何辜。
汉宫天禄连石渠,金缸衔璧丽绮疏。
青藜有焰如芙蕖,何不分饷依光夜绩之徐吾?高堂耽耽县
画图,作歌一笑骇里闾。

初夏六首

方回方回 〔元代〕

霹雳疑天裂,滂沱剧海翻。
势来能许怒,事过了无痕。
朱已泥樱核,青还茁菲根。
晚晴听人说,溪涨近城门。

感辛夷花曲

朱曰藩朱曰藩 〔明代〕

昨日辛夷开,今朝辛夷落。
辛夷花房高刺天,却共芙蓉乱红萼。
小山桂树犹连卷,五湖荷花空绰约。
连卷绰约宜秋日,端居独养征君疾。
高枝朵朵艳木莲,密叶层层赛卢橘。
山鬼已见驾香车,文人应是梦彩笔。
辛夷辛夷何离奇,照水偏宜姑射姿。
萧晨东海霞光烂,玄夜西园露气滋。
檀心倒卷情无限,玉面低回力不支。
见说东都便露坐,惟应御史沄风吹。
此花爱逐东风暖,故人逸韵嵇中散。
山阳闻有合欢斋,石湖亦筑辛夷馆。
袅袅岩栊碧树圆,纷纷涧户香花满。
坞里王孙旧路长,卷中裴迪新诗短。
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
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汪元量汪元量 〔宋代〕

燕山只在乱云边,过了黄河便豁然。
鼠帽蒙头车上坐,貂裘拥鼻草间眠。
秋砧捣落千营月,晓寨炊残万灶烟。
说与奚奴休笑我,诗人要看好山川。

塞垣春·草碧铺横野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草碧铺横野。带暝色、归鞍卸。烟葭露苇,满汀鸥鹭,人在图画。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念徽容、都销瘦,漫将纨素描写。临镜理残妆,依然是、京兆柔雅。落叶感秋声,啼浆叹凉夜。对黄花共说憔悴,相思梦、顿醒西窗下。两腕玉挑脱,素纤悭半把。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唐顺之 〔明代〕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