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乌江亭

杜牧 杜牧〔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这首小诗的能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世以下做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有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世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听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世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的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有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听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有力的句子。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世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世上面一、二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从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评、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史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有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些诗,是因世他标新立异,也说明历史是复杂的,从多维的角度来看,有许多所谓定论是值有商榷的。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羽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世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从来,决矣。”其实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世无由。人们之所以喜欢这首诗,主要是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饶的精神,是可取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简析

  《题乌江亭》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诗中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旨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司业口占绝句奇甚铨辄用韵和呈效吴体

胡铨胡铨 〔宋代〕

南山旧说王隐者,北斗今看韩退之。
不须觅句花照眼,行见调羹酸着枝。

此中真意亭閒赋

郑潜郑潜 〔明代〕

虚亭无户牖,三面是青山。林影斜晖外,泉声夜雨寒。

浮云时去住,独鹤自知还。会得此中意,澹然心事閒。

老融放耕图皇甫都护雁图二绝 其二

释居简释居简 〔宋代〕

邕邕何处一声秋,杜若汀连宿莽洲。米熟菰蒲随分饱,危机多是稻粱谋。

送王季和文知施州二首

林表民林表民 〔宋代〕

宿幸依刘表,时蒙说项斯。
方为感知赋,遽作送行诗。
万里通吴蜀,千山隔梦思。
江头野梅发,应记共吟时。

缘识

宋太宗宋太宗 〔宋代〕

中秋旱直至腊月,忧烦情绪不堪说。
暗祈顶戴上玄穹,今日高明降瑞雪。
时闻喜处万千家,片逐渐戏风四六花。
寒透衣宽何所思,红炉旋暖酒须夸。
触面来往浑无力,几处人怜几处惜。
想得欢心尽一般,先报田农后稼穑。
呈祥天地共盈怀,白沙拥砌玉为阶。
动静苍生绝灾害,安康四叙压氛霾。

高南仲自云间归退轩盖明府以四诗送之末章专

孙应时孙应时 〔宋代〕

丽泽存相益,和羹忌敬同。
别怀长耿耿,见日苦匆匆。
经派惩燕说,词源味国风。
平生子陈了,一瓣记南丰。

送王宾玉

强至强至 〔宋代〕

相如昔乘使者车,县令负弩当前驱。
颇矜意气夸里闾,檄词烂熳肆欺诬。
归来不说民饥臞,馀佞更留封禅书。
江山清绝冠天区,岂甘久被斯人污。
迩来炳灵轶古初,耆俊相繼驰亨衢。
堂堂御史今名儒,志节慷慨忠义俱。
才高识远器有馀,不似文园浅丈夫。
一朝持节归成都,使星皎皎临坤隅。
辍从宪府恩意殊,霜威鹗击正所须。
奸胥所在察于荼,交券计斤良可吁。
锄凶芟秽忌踟蹰,元恶须行七日诛。
恶除惠泽益沾濡,顿使枯瘠都丰腴。
坐茵未暖毡氍毹,诏归还直承明庐。
朝廷急贤恢远图,碧鸡金马不用渠。
以人报国功难逾,诸生中有何武无。

七月三十日祖母初度时年八十九

杨基杨基 〔明代〕

白发青瞳寿者身,每逢佳节话咸淳。
百年未尽四千日,来岁还周九十春。
迁客无家空望拜,孤臣有表竟谁陈。
今朝风雨茅茨底,应对儿孙说远人。

入栖贤山逢朱大

朱长春朱长春 〔明代〕

日照栖贤白,空山步正赊。
谷禽飞避客,樵子领归家。
野食烹秋菽,荒篱对涧花。
偶然逢故旧,小坐说桑麻。

吕氏六桂堂

戴表元戴表元 〔宋代〕

年少奔驰有底忙,棘闱兰署梦茫茫。
白头鞍马风沙裹,听说燕山六桂堂。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