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碧海无波

晏殊 晏殊〔宋代〕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登高楼极目望远方,萧萧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注释
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海内十洲记》:“ 扶桑在东海 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思量:考虑;忖度。
意中人:心中所眷恋或属意的人。
绮席:华丽的席具。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惠休〈怨别〉》:“膏炉绝沉燎,绮席生浮埃。”
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唐陶翰《柳陌听早莺》诗:“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红笺(jiān):红色笺纸。唐韩偓(wò)《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此化用之。附:带去。▲

赏析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赋性“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像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这样的一首词。

  此词写别情。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楚辞·离骚》有瑶台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说要往海上仙山,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此时“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此时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它和作者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中的“山长水阔知何处”,同一意境。

  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欲寄彩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最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还是失之显露;而作者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词中的“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另一首《踏莎行·小径红稀》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结笔的妙处正相同,都是以景结情。

  这首词写离愁别恨,侧重“轻别”,有其“个性”;它从内心的懊悔和近痴的行动来表现深情,婉转含蓄,不脱晏殊词的特点;而结笔为最妙,蕴藉而韵高,尤堪玩赏。▲

创作背景

  《踏莎行·碧海无波》当作于天圣五年(1027)作者贬知宣州途中。作者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此词即在途中所作。

简析

  《踏莎行·碧海无波》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词作。词人回忆了过去的离别之景,表达了对闺中人的牵挂,意绪凄哀婉转。全词很能体现晏殊词的艺术特点,从内心的懊悔和近痴的行动来表现深情,风格柔婉含蓄,蕴藉深长,神韵高远,堪称佳作。

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猜您喜欢

呈朱晦翁

余大雅余大雅 〔宋代〕

三见先生道愈尊,言提切切始能安。
如今抉破本根说,不作从前料想看。
有物有常须自尽,中伦中虑觉犹难。
愿言克已功夫熟,便得周旋事仰鑽。

次答姚叔烟见怀之作六首 其一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相见将何待,诗篇只数来。九皋惭鹤和,千里羡龙媒。

日驭南行远,天心子半回。闻君理归棹,临发重徘徊。

太令人轩氏挽词

楼钥楼钥 〔宋代〕

旧说苏无著,夫人亦正宗。
毒蛇横在路,栗棘更无踪。
萧散超尘界,扶持礼绀容。
觉庵谁嗣法,别去德云峰。

送张仓移漕广西

舒邦佐舒邦佐 〔宋代〕

宾鸿度月叫秋寒,天怕炎方雨露乾。
绣衣使者持玉节,先送春风入蛋蛮。
岭南日日望行色,湖南百姓争卧辙。
两路行人界上争,去思来暮歌讴接。
广盐变法是谁谋,直至而今病未瘳。
岭上逢人须细问,远方根本是深忧。
广吏从来恃天远,北归南载无空返。
埋轮家世本澄清,无使老蚕自营茧。
莫嫌岭路去逡巡,桂林见说最宜人。
笋样山峰罗样水,锦囊收得越精神。
直声曾动天颜喜,更有元右作知己。
谏坡言路著此翁,所谓如尊乃勇尔。
大苏文章继老苏,魏徵勋业付魏謩。
传家况有黄金印,行入衣冠盛事图。
门下书生知此意,恋恋不为儿女计。
黄花时节送君行,梅花时节迎归骑。

入石桥路林木蓊郁但闻涧声潺潺忽惊湍飞雹骇

徐大受徐大受 〔宋代〕

琮琤林涧只听闻,想见萦崖络石纹。
忽作惊湍溅飞雹,半随花雨落纷纷。

子直画屏求题诗 谢安东山

葛立方葛立方 〔宋代〕

人间钟鼎与山林,出处由来异此心。既是东山成雅趣,底须捉鼻更微吟。

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

苏轼苏轼 〔宋代〕

白发已十载,青春无一堪。
不惊新岁换,聊与故人谈。
牛健民声喜,鸦娇雪意酣。
霏微不到地,和暖要宜蚕。
岁月斜川似,风流曲水惭。
行吟老燕代,坐睡梦江潭。
丞掾颇哀援,歌呼谁怕参。
衰怀久灰槁,习气尚馋贪。
白啖本河朔,红消真剑南。
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归卧灯残帐,醒闻叶打庵。
须烦李居士,重说后三三。

阅旧稿见乔丞相诗跋因成此诗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三十年前旧诗册,两行钧翰俨如新。
自甘白屋为寒士,敢说英扉有故人。
五雨十风勤燮理,九州四海费经纶。
年逾八十貂蝉贵,不负明君恐负身。

杂诗

李复李复 〔宋代〕

黄河走东溟,不知几万里。
奔腾鼓风雷,势欲卷厚地。
百川随呼吸,浑浑失气类。
正德不可乱,横绝见清济。
诡士富纵横,机辩回天地。
观其投说时,揣摩探人意。
高论未能窥,茫然何所试。
仿佛一隙开,汹涌惊涛起。
阴阖拒其恶,阳开示其喜。
危冠揖时君,担簦擅国势。
六印黄金多,双璧连城贵。
岁晚客子来,倾变心若死。

杨日新用所赋月壶韵作诗见寄依韵复之 其二

程洵程洵 〔宋代〕

观心要与月同明,觅句应须水样清。老去不妨文豹隐,郎君已见角犀盈。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