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五帝本纪赞

司马迁 司马迁〔两汉〕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说:学者多称赞五帝,久远了。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书》,记载的独有尧以来,而不记载黄帝、颛顼、帝喾。诸子百家虽言黄帝,又涉于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训,所以当世缙绅们都不敢说,不可以取以为证啊。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虽称孔子所传,但儒者怀疑不是圣人之言,所以不传以为实。我曾经西至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北到黄帝尧舜之都涿鹿,东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经历的地方,所见过的长老,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旧绩与其风俗教化,固来与别处有所不同。那么别的书说到黄帝的,也或者可以为证。总之,大要不背离《尚书》所记载的接近这些。我看《春秋》《国语》,这两篇发挥阐释《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顾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传讲。这两篇所发挥阐述得很显著,验之风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实,一点也不虚。况《尚书》缺亡的内容多了,岂能因为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遗失的,像黄帝以下的事情,就时时见于其他的传说中,如百家《五帝德》之类,都是其他学说。有怎么可以因为缙绅难言,儒者不传,而不选取了呢?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择取。而浅见寡闻者本来就难为它讲说。我按照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次序,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所以写成本纪的开头。

注释
《尚书》:即《书经》,简称《书》,我国最早的史书,是有关尧、舜、禹史事和商、周帝王言论及文告的历史文献汇编。
百家:《汉书》卷三?《艺文志》记载有《百家》篇三十九卷。一说为诸子百家。
雅:正确。驯:通“训”,准则。事有所依,文辞又美,也就是有规范的意思。
荐绅:即缙绅,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缙:插;绅,大带。古时官员腰系大带,上插笏版(上朝用的记事手板)。
《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中均收有这两篇文章。
空峒:山名,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峒,音tóng。
指《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等上古文字写成的典籍。
顾弟:只不过。弟,同“第”。
见:音xiàn,通“现”。表见:记载。虚:虚妄。
书缺有间:《尚书》缺亡,空白很多。
轶:音yì,通“佚”,散失。▲

评析

  《五帝本纪》为《史记》的第一篇。司马迁在写这篇传记时,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为史料的缺乏。司马迁决定从黄帝写起,而《尚书》所载的史实却是从唐尧开始的,前面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二为史料的真伪难辨。当时的学者多称五帝,而诸子百家传说的黄帝早已被神化、文学化,难以使人完全相信。在此种情况下,司马迁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到各地漫游,将民间传说和信史材料相互印证;二是对现存史料进行梳理,不仅到《春秋》《国语》等史书中去寻找材料,而且对儒家的典籍的有关记载,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司马迁终于成功了,他不仅发现了民间传说和信史记载中的许多一致之处,而且切身感受到了各地区和不同部族的文化差异,他还在《尚书》以外找到了许多可资利用的信史材料,为他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篇《五帝本纪赞》乃是对《五帝本纪》写作情况的说明。司马迁在文中连续运用转折句式,用以表达其感慨和体会。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评点中,把这篇文章归结为“九转”,尽管划分略嫌琐碎,但也确实体会到作品的神韵。这些转折有的表困扰,有的表叹惋,有的表喜悦,有的表自信,均道出了司马迁写作的甘苦,造成转折委曲,往复回环的文势,颇具文简意深的效果。▲

题解

  本文选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前后三千余年的历史,共52万字,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全书对三千年来中国的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演变发展,作了既概括而又详细的叙述。它不但是一部历史杰作,为我国史学纪传体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是思想内容异常丰富的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史记》中的许多篇章,均颇具文学价值。这些作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特征与相互间的矛盾冲突,结构与布局既尊重史实,又颇具开阖跌宕之势,再加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也正因为如此,《史记》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古代散文的楷模,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自幼受其父司马谈的影响,诵读古文经书。20岁开始远游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址,考察了历史遗迹,调查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司马谈逝世后第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父职做了太史令,此为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太初元年,他42岁,正式开始了这一工作。后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但他忍辱含垢,更加发奋地写作《史记》,直至遇赦,改做中书令,约在53岁时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空前绝后的巨著。除《史记》外,他的著作今存的还有《感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本篇是《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的最后一段,用以说明“本纪”的史料来源和作者见解。此种颇似于评论的“赞”的形式,乃司马迁首创,并被后世史书所沿用。这篇赞语历述有关五帝——黄帝、颛项、帝喾、尧、舜的记载;根据传说的紊乱和缺漏情况,说明整理五帝史迹的必要性,从而反映了司马迁著作史书的求实精神。▲

简析

  《史记》的首篇为《五帝本纪》,本文就是司马迁为首篇作的赞语,列在该篇的末尾。赞语是司马迁在《史记》的重要篇章之后,以“太史公曰”的口气发表的议论、总结或补充的文字。在这篇赞语中,司马迁说明了《五帝本纪》的史料来源和他对这些史料的看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司马迁对待史料的审慎态度以及他在验证史料时跋山涉水的艰苦过程。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猜您喜欢

奉酬般若长老

叶适叶适 〔宋代〕

简师诗语特惊人,六反掀腾不动身。
说与东家小儿女,涂红染绿未禁春。

颂古二十四首

释宗演释宗演 〔明代〕

九旬禁足精修,今朝休夏自恣。
山僧不敢自瞒,於中罪过有五。
一不合说大脱空,二不合抛沙撒土。
三不合将龙眼核换人眼睛,四不合毁佛谤祖。
五咄,洎合错举。

雪后发蔡州经鹅鸭池

欧大任欧大任 〔明代〕

乾坤百战地,晴雪拥雕鞍。谈笑秦人策,萧条楚客冠。

长途游已倦,薄宦去犹难。请疾怜双鬓,衔恩愧一餐。

淮西鞭弭急,岳下羽旄寒。落木天俱远,孤城水更蟠。

军声鹅骛散,烽堠桔槔残。马上征夫泪,关山况北看。

唐寅落花诗

唐寅唐寅 〔明代〕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
借问牧童应设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
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阳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风又转头。
控诉欲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
倾盆怪雨泥三尺,绕树佳人绣半钩。
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
春风百五尽须臾,花事飘零剩有无。
新酒快倾杯上绿,衰颜已改镜中朱。
绝缨不见偷香掾,堕溷翻成逐臭夫。
身渐衰颓类如此,树和泪眼合同枯。
时节蚕忙擘黑时,花枝堪赋比红儿。
看来寒食春无主,飞过邻家蝶有私。
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
匡床自拂眠清昼,一缕烟茶飏鬓丝。
坐看芳菲了闷中,曲教遮护屏展风。
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湿补红。
国色可怜难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
忍看马足车轮下,一片西飞一片东。
崔徽空写镜中真,洛水难传赋里神。
国色自来多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
已无锦帐围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尘。
绕树百回心语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天涯晻溘碧云横,社日园林紫燕轻。
桃叶参差谁问渡,杏花零落忆题名。
月明犬吠村中夜,雨过莺啼叶满城。
人不归来春又去,与谁连臂唱盈盈?
白华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细点生。
三月寻芳骑凤侣,一时齐唱踏莎行。
收灯院落伤栖燕,细雨楼台湿啭莺。
莫问东君诉恩怨,自来春梦不分明。
春朝何事默凭阑,庭草惊看露已团。
花并泪丝飞点点,絮飘眼缬望漫漫。
书当无意开孤愤,带有何心绾合欢。
且喜残丛犹有在,好随修竹报平安。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
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共当中。
恻恻凄凄忧自惔,花枝零落鬓丝添。
周遮燕语春三月,荡漾波纹日半帘。
病酒不堪朝转剧,听风且喜晚来恬。
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
杨柳楼头月半规,笙歌院里夜深时。
花枝灼灼难长好,漏水丁丁不肯迟。
金串袖笼新藕滑,翠眉奁映小蜼垂。
风情多少愁多少,百结愁肠说与谁。
李态樊香忆旧游,蓬飞萍转不胜愁。
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伤春满镜愁。
爱惜难将穷袴赠,凋零似把睡鞋留。
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杏瓣桃须扫作堆,青春白发感衰颓。
蛤蜊上市惊新味,鶗鴂教人再洗杯。
忍唱骊歌送春去,悔将羯鼓彻明催。
烂开赚我平添老,知到年来可烂开?
丽色堪餐莫谩夸,一朝衰飒看伊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自锁,大堤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犬蛙。
满堂欢笑强相陪,别有愁肠日九回。
时节又惊梁燕乳,铅华无奈隙驹催。
香消衣带伤腰瘦,梦断辽阳没信来。
门掩黄昏花落尽,牛酥且荐掌中杯。
亚字城边糜鹿台,春深情况转悠哉。
襞衣玉貌乘风去,对酒蓬窗带雨推。
结子桃花如雨落,挟雌蝴蝶过墙来。
江南多少闲庭馆,朱户依然锁绿苔。
桃蹊李径谢春荣,斗酒芳心与夜争。
陌上新蒭曲尘暗,墙头圆月玉盘倾。
青帘巷陌无行迹,绣褶腰肢觉瘦生。
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
簇簇双攒出茧眉,淹淹独倚曲栏时。
千年青冢空埋怨,重到玄都只赋诗。
香逐马蹄归蚁垤,影和虫臂罥蛛丝。
寻芳了却新年债,又见成阴子满枝。
芳菲又谢一年新,能赋今无八斗陈。
命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遇买金人。
杜鹃啼血山中夜,蝴蝶游魂叶底春。
色即是空空是色,欲从调御忏贪嗔。
貌娇命薄两难全,莺老花残谢世缘。
年长卢姬悲晚嫁,日高黄鸟唤春眠。
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论价十千。
痛惜秾纤又迟暮,好烧银烛覆觥船。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腊,柴车从此不须巾。
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催耕声里短柴门,煠兰香中雉草园。
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
春风院院深笼锁,细雨纷纷欲断魂。
拾得残红忍抛却,也教粘向阿咸旙。
旧酒新啼满袖痕,怜香惜玉此心存。
可怜窗外风鸣树,辜负尊前月满轩。
奔井似衔亡国恨,坠楼如报主人恩。
长洲日暮生芳草,销尽江淹黯黯魂。
伯劳东去燕西飞,南浦王孙怨路迷。
鸟唤春休背人去,雨妆花作向隅啼。
绿阴茂苑收弦管,白日长门锁婢傒。
蛱蝶翻翻残梦里,曲栏纤手忆同携。
青鞋布袜谢同游,粉蝶黄蜂各自愁。
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
胶洁日月无长策,酒酹荼蘼有近忧。
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暮合隔红楼。
春来吓吓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
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恨多风。
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
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呜呜晓角起春城,巧作东风撼地声。
灯照檐花开且落,鸦栖庭树集还惊。
红颜不为琴心驻,绿酒休辞盏面盈。
默对镜奁闲自较,鬓丝又是一年嬴。
春梦三更雁影边,香泥一尺马蹄前。
难将灰酒灌新爱,只有香囊报可怜。
深院料应花似霰,长门愁锁日如年。
凭谁对却闲桃李,说与悲欢石上缘。
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
五更飞梦环巫峡,九畹招魂费楚词。
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
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寄赠柳殿院开授崇仪使赴边上

潘阆潘阆 〔宋代〕

从来长见说兵机,今日君恩志岂违。
骢马不骑骑铁马,绣衣休挂挂戎衣。
雄师已听心皆伏,丑虏将闻魄尽飞。
应笑苦吟头白者,二南章句转衰微。

谒金门 送徐子宜如新安

陈亮陈亮 〔宋代〕

新雨足。洗尽山城袢溽。见说好峰三十六。峰峰如立玉。

四海英游追逐。事业相时伸缩。入境德星须做福。只愁金诏趣。

为清隐打化僧说偈

洪咨夔洪咨夔 〔宋代〕

云山幸不求吾是,鱼鸟依然笑我顽。
自欲入城持钵去,扣门可煞老僧闲。

武林山十咏·呼猿洞

梅询梅询 〔宋代〕

古涧飞白猿,寂历不知处。
风激石上泉,僧疑月中树。
微茫认松雪,仿佛横樵路。
写望增尔思,苍苍奈烟雾。

冯汝行赴保定别驾过广陵赋赠五首 其五

欧大任欧大任 〔明代〕

府中宾从醉蒲萄,挟瑟当筵赵曲高。他夜尊前能忆我,月明应拂吕虔刀。

久拟重阳一登龙山以荒榛峭壁无容足之地欲访

吴芾吴芾 〔宋代〕

登高自古说龙山,拟访遗踪去路难。
赖有凌歊台尚在,不妨怀古凭栏干。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