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嘉州龙岩

苏洵 苏洵〔宋代〕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纷何速,空严幽自明。
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
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
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将小舟暂时系在这长长的堤岸旁,从早到晚,整天都在忙于南行。
前行之意不要那么急迫,你看这幽静明丽的龙岩景致多美好。
知州大人怜惜我们这些远方客人,举行盛大的宴会为我们接风洗尘,情意浓浓。
酌满了酒心里却涌满了愁,那离开家乡的愁怀有谁知道。
苍苍凉凉的山川望去没有尽头,凄凄冷冷的天气教人烦恼。
故乡的山水已越来越远,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远行?

注释
嘉州:今四川乐山。龙岩,城东北四里,有九龙山,又名龙岩山。“山上石壁刻石龙九,相传唐朝明皇时所镌,强半磨泐,其存者矫然有势。山最幽邃,号小桃园”(《嘉定府志》卷四《山川》)。
征:远行。
往意:前行之意。
使君:谓嘉州知州。汉代指刺史,汉以后作州郡长官之尊称。此句谓嘉州知州盛宴款待三苏父子。
高会:盛会,指嘉州知州为他们举行的盛大宴会。
馀情:富有感情。▲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因匆促南行而不能从容欣赏嘉州龙岩风光。“系舟”表明是“舟行适楚”(苏轼《南行前集叙》)。征,远行。南征,沿岷江、长江南行。“日夕事南征”,从早到晚,整天都在忙于南行。“日夕”二字已充满怨气。往意,前行之意,而缀以“纷何速”,特别是缀一“纷”字,进一步抒发了勉强南行的不快之情。“空岩”指嘉州龙岩。“幽自明”的“自”字用得很精,它表明龙岩虽幽静明丽,“号小桃园”,可惜却无人欣赏,只是“自明”而已。前三句是因,后一句是果,遣词造句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中四句写嘉州知州盛宴招待他们父子,而诗人因心情不快,兴致索然。使君,汉代指刺史,汉以后作为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指嘉州知州,姓名不详。高会,盛会,指嘉州知州为他们举行的盛大宴会。余情,富有感情。前两句表现了苏洵此时虽为布衣,但社会地位已有显著变化。

  苏轼《钟子翼哀辞》说,1047年(庆历七年),苏洵应制科试不中,到庐山等地游览,“方是时,先君失为时所知,旅游万里,舍者常争席。”这次南行是在1056年(嘉祐元年)苏洵父子名动京师以后,情况大变,沿途都有地方官吏,亲朋好友迎送。除嘉州知州为之“高会”外,过泸州,有老友任遵圣相侯,苏轼兄弟都有《泊南井口期任遵圣》诗;经渝州(今重庆),有渝州知州张子立“谒我江上”(见苏洵《答张子立见寄》);至丰都(今属重庆),有“知县李长官”迎候(见苏洵《题仙都山麓并叙》);苏轼《入峡》诗说:“野宿荒州县,邦君古子男。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至江陵,他们父子更成了王荆州的座上客。可见,“高会有余情”,并不止嘉州一地,它充分说明了苏洵社会地位的提高。

  苏洵被雷简夫誉为“王佐才”、“帝王师”(见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五),他本人也自称“有志于当世”(苏洵《上富丞相书》),但他不会满足于虚名。他对朝廷不能破格重用自己深感失望,1057年(嘉祐二年)返蜀后,已决心不再入京:“自蜀至秦,山行一月;自秦至京师,又沙行数千里。非有名利之所驱,与凡事之不得已者,孰为来哉!洵老矣,恐不能复东。”(《上欧阳内翰第三书》)朝廷召他试策论于舍人院,他更感到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昨为州郡发遣,徒益不乐耳。”(《答雷简夫书》)这就是“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整个南行途中情绪低沉的原因。

  最后四句是申说前句之意。“山川随望阔”切合地势,嘉州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水汇聚之地,冲积成辽阔的平原,苏轼《初发嘉州》诗也有“旷荡造平川”语,因此,这一“阔”字正把握住了嘉州龙岩的特征。“气候带霜清”切合时间,苏洵父子于1059年(嘉祐四年)十月初启行,正是深秋初冬时节,“霜清”二字准确地交待了时令。“佳境”,指故乡山水,苏轼《初发嘉州》诗所谓“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蛮江(青衣江)清可怜”,正好作这一句的注脚。结句“何时休远行”,更集中抒发了诗人勉强赴京的抑郁之情。苏洵《游凌云寺》诗,描写了凌云大佛的壮观,歌颂了夏禹、李冰治水的功绩,抒发了壮志不酬的苦闷:“今余劫劫(忙碌貌)独何往,愧尔前人空自咍(自嘲)。”他在《和杨节推见赠》中也说:“予懒本不出,苦为人事劫。相将犯苦寒,大雪满马鬣。”南行途中的这些诗句都可与“何时休远行”互证。

  这首诗虽题作《游嘉州龙岩》,但并不以写景胜,而是以抒情胜;对龙岩的描写着墨不多,用语也比较抽象。全诗感情沉郁,格调苍凉,集中表现了这位饱经风霜、名满天下而前程渺茫的老人的抑郁之情。


 ▲

创作背景

  1056年(嘉祐元年),由于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推荐和称誉,苏洵名动京师,但求官未遂。第二年四月,其妻程氏卒于眉山,苏洵父子匆匆返蜀。直至1058年(嘉祐三年)十一月,朝廷才对欧阳修的举荐作出答复,决定召苏洵试策论于舍人院。苏洵拒不赴试,1059年(嘉祐四年)六月,朝廷召命再下,梅圣俞又寄诗《题老人泉寄苏明允》劝其入京,加之二子服母丧期满,苏洵才勉强决定入京。同年十月,苏洵父子沿岷江、长江舟行南下至江陵,再陆行北上赴京。父子三人一路探幽访胜,“发于咏叹”,共作诗文一百七十三篇,分别编为《南行前集》和《后集》。苏洵南行途中诗,通行本《嘉祐集》皆失载,宋代残本《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集》载有十余首,此诗是其中的一首。由于苏洵这次入京非常勉强,因此全诗充满了抑郁之情。 ▲
苏洵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北宋文学家,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猜您喜欢

西江月·本是一团血肉

纸舟先生纸舟先生 〔元代〕

本是一团血肉,惺惺全借阳神。起居言语是谁灵。神去更无把柄。说出万般名相,教人转入迷津。自从今日悟全真。妙语奇言不信。

古心江先生以旧弼出镇长沙癸酉十月乙亥是为

文天祥文天祥 〔宋代〕

炎图启不运,皇路熙以平。
蜿蟺发令姿,有美洵一人。
鸿藻舒朝华,大音锵韶钧。
黼珽丽三阶,火龙昭紞纮。
桓圭殿南服,熊旂被金城。
瞻彼鹑为火,翼轸宣其精。
祥鸾舞瑶席,鸣凤翔娲笙。
孟冬兆阳气,西北无浮云。
驾言酌春酒,可以写我情。
扬旍下祝融,躧履朝泰清。
嘉猷扇九垓,还以邃古淳。
君子保金石,所以永国成。
纯嘏锡千岁,绵绵赞休明。

送黄上仲归赤城时以伯兄说仲书至

胡应麟胡应麟 〔明代〕

翩翩戎服傍高牙,长揖归来兴未涯。别梦乍悬淮海月,乡心遥引越城霞。

毫端秀色舒毛颖,匣底寒光照莫耶。最忆元方油幕卧,独将清啸和悲笳。

吴季野话抚州潜心阁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高阁潜心所,图书曝蠹收。
青山随宅转,远水向门流。
迤逦看无厌,潺湲听不休。
一闻秦洞说,便欲泛渔舟。

初秋夜同林太史过萧太史书斋

区大相区大相 〔明代〕

结庐虽傍市,种竹近成林。乍到安禅地,终谐大隐心。

开轩迎苑月,隔牖度城砧。已惬山泉赏,何须云壑寻。

如梦令·削迹松陵华寓

倪瓒倪瓒 〔元代〕

削迹松陵华寓。藏密白云深处。造物已安排,万事何须先虑。归去。归去。海鹤山猿同住。

陈普陈普 〔宋代〕

书窗媚幽独,万竹真我仪。
冰霜茂摧挫,生意自有时。
斐亹弄月阴,挺拔出风姿。
凤吟逐神郁,春笋效珍奇。
山林足膏雨,土脉润以肥。
震雷摇蛰虺,千根同发机。
迸芽带珠露,裂地拆伏龟。
开窗见罗列,茧粟出扶藜。
艰给或避石,奋逸或攒篱。
森森麞鹿角,重重虎豹皮。
地力既莫御,天工亦不迟。
志气凌青云,风节比伯夷。
讵容荐清酒,但可供清诗。
呼童窃取小,不敢言馋饥。
含壳全其真,活火汤瀹之。
知心三两天。一樽留晚曦。
锦绷去什袭,玉版参吾师。
似为伤恻隐,直是慰肝脾。
几为造化盗,何必邻童窥。
作桥周曲意,煮箦又何痴。
惟应厚墙壁,高插数丈篱。
护成碧琅玕,长似冰玉儿。
吾闻北人说,洛下价不低。
千金买一束,掉头更还疑。
南方信多此,吾党苦不知。
入山三尺童,俄顷满檐归。
作羹厚於菜,入市贱如泥。
敢为比暴殄,只为不思惟。
昔在燧人前,真风犹未漓。
人间珠抵鹊,天下凤为鸡。
南方即此宝,南人独尔迷。
朝吟渊明菊,夜诵首阳薇。
悠悠今古人,无复知德希。
造化运可见,浑天何用仪。
日月转两毂,阴阳分西时。
化育出万形,加之成气姿。
倚筇看生意,莫测其神奇。
和风随土至,膏雨着物肥。
千红咸竞晨,万玉亦乘机。
深深起蛰龙,一一破伏龟。
险不畏臲卼,难不辟石藜。
启荆披瓦砾,撑屋触藩篱。
头头出兕角,身身水犀皮。
大方欺小弱,尖先后止迟。
不知水先颊,游客戴鸱夷。
六经无此物,昉见韩奕诗。
韩侯富贵人,何况贫儒饥。
咏形兼咀味,东坡韩退之。
长镵君莫讶,容我踏朝曦。
内戒捣虀妇,外徵老圃师。
留先凤凰止,忽积蜜蜂脾。
味既不可极,斑亦勿再窥。
待尔林下友,一洗胸中痴。
清风翠阴动,羽扇日接篱。
此时林下客,何以并其儿。
作未争长日,滕高陵薛低。
一旦并夷齐,兄弟无相疑。
庭前耸矛戟,栖鸦犹不如。
斜阳绕三匝,疑事不能归。
岂徒固吾圉,且不染尘泥。
此儿真世宝,何必他谋惟。
古来贵高上,盛德恶浇漓。
宁令烹不呜,勿杀全德鸡。
莫言一林竹,此路终不迷。
何必趋青琐,亦胜对紫薇。
携琴对此君,三叹锺期希。

青骢白马

佚名佚名 〔魏晋〕

青骢白马紫丝缰,可怜石桥根柏梁。汝忽千里去无常,愿得到头还故乡。

系马可怜著长松,游戏徘徊五湖中。借问湖中采菱妇,莲子青荷可得否。

可怜白马高缠騣,著地踯躅多徘徊。问君可怜六萌车,迎取窈窕西曲娘。

问君可怜下都去,何得见君复西归。齐唱可怜使人惑,昼夜怀欢何时忘。

题丹见庞居士图

家铉翁家铉翁 〔宋代〕

团栾共坐说无生,家话只堪儿女听。
谁遣老禅来入社,迎门笑语是轰霆。

解剡孝嘉道中答溪民群来遮轿问新知县如何二首并寄李宰 其一

陈著陈著 〔宋代〕

水浅山深土半沙,刀耕火种做生涯。今年水旱那堪说,存得妻儿能几家。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