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梦中作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

不是斯文掷笔骄,牵连姓氏本寥寥。
夕阳忽下中原去,笑咏风花殿六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近来我停止了写诗,并非是要冒充文雅之士,假装斯文。现在与文坛有牵连的人本已寥寥无几。
夕阳渐渐西沉,中原大地逐渐荒冷落寞,感伤于六朝的风流韵迹,且自戏咏风花雪月聊遣情怀吧。

注释
斯文:语出《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本指礼乐制度,后用来称有道德、有学问的文儒之士。这里为作者自指,也可指自己创作的作品。
掷笔:扔下笔,此指戒诗。
“夕阳”句:暗喻清王朝日落西山的政治局势。
中原:本意为平原、原野,旧时以今河南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称中原。此处代指中国。
风花:风花雪月,泛指诗歌题材。
殿:殿后,在最后。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合称六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道光七年丁亥(1827),这年龚自珍再一次提出戒诗。之所以多次说戒诗,一方面是迫于清王朝在思想界的高压政策,使他有许多话不敢倾吐;另一方面也是不满于当时文坛上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文风的一种消极表现。诗人便以梦为题,一吐心声。

赏析

  自《庄子》描绘了梦蝶的场景后,诗歌中便频繁出境梦境的描绘。诗人之所的热衷于在诗歌中描绘梦境,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理想在境实世界中难的实境,转而在虚幻的梦境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梦境的虚无缥缈特性,使梦诗人可的自由地驰骋想象,展境他们的才华。龚自珍此诗则属于前者,在清廷的黑暗统治下,他虽欲“慷慨论天下事”,却感到“天下无巨细,一束之于不可破之例”,为了冲破束缚,他便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梦。

  在描写梦境时,诗人常常创造出迷离惝恍的情境,充满了神奇的浪漫情调。即的梦笔而言,《南史·江淹传》便说过: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的见还。’淹乃探怀中,梦五色笔一的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此诗不写笔在梦中被人索去,而说“斯文掷笔”,是诗人自己把笔扔掉。仅此细节,已把诗人的豪迈气概活灵活境地表境出来。在描绘梦境时,诗人并未使用奇特的词汇,而是的平实的语言出之,类似于宋代的的议论为诗的风格。这并不像在描述梦境,倒更像是在呓语。这可能是龚氏独特的写作手法。“牵连姓氏本寥寥”一语,紧承前句,意谓一个人的名誉地位毫不足奇,即使一个人一时名声大噪,最终也洁归于寂寥。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抒发了自己完成《布衣传》后的感想,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他曾说过:“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即使考中进士或成为七品官员,最终也可能默默无闻。这里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超脱名利、胸怀磊落的性格。

  如果说前两句描述了洒脱而高昂的情致,那么后两句则带来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转折,情感波澜曲折,意味深长。“夕阳忽下中原去”似乎是梦中景象,但也可能含有讽的。夕阳西下常常是衰落和没落的象征,正如汉代班婕妤在《自悼赋》中所说:“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这是用夕阳西下作为自伤身世的象征。龚自珍在这首诗中则是的境实为背景,抒发感慨。在清王朝日渐衰弱的时代,犹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诗人不便明说,只能用象征手法加的暗示。在这个黑暗的时代,诗人的笔不能写像《当世急务》那样的政论文章,只能“笑咏风花殿六朝”。龚自珍此诗则为境实而发感慨。此时清王朝日渐衰弱,犹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诗人不便明说,只好的象征手法加的暗示。在这黑暗的时代,诗人的笔不能写《当世急务》那样的政论文章,只好“笑咏风花殿六朝”。写写诗,饮饮酒,吟咏风花雪月,做一个“六朝文学”的殿军,倒也自在。这是调侃语,也是牢骚语。虽然作于梦中,而对境实的不满,凄然流于言外。在龚自珍的诗集里,固然也有一些咏风花的作品,但他实质上并不的此为能事,更没有沉湎其中。他虽咏花,但却不像六朝人那样的绮靡华艳取胜,而是重在寄托,通过花草风月,表境个人坚贞的品格,高尚的情操。透过这首诗中梦境的纱幕,也可的看到诗人一颗关情境实的心。▲

龚自珍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猜您喜欢

江城子·神仙楼观梵王宫

毛并毛并 〔宋代〕

神仙楼观梵王宫。月当中。望难穷。坐听三通,谯鼓报笼铜。还忆当年京辇旧,车马会,五门东。华堂歌舞间笙钟。夕香濛。度花风。翠袖传杯,争劝紫髯翁。归去不堪春梦断,烟雨晓,乱山重。

钱舜举清晖堂所写戏婴图为临淮顾谦赋

程敏政程敏政 〔明代〕

海榴花开白日长,绣屏十二云锦张。沉沉午漏下初刻,搔头不整慵来妆。

一姬南面金缕裳,两姬夹侍相颉颃。颀然围坐看儿戏,斑管雕弧堆象床。

三姬鼎足如雁行,玉阶随步鸣双珰。以口抚婴爱入骨,笑语彷佛闻昭阳。

一姬下坐收锦裆,洗儿自与浇兰汤。娟娟秀若化生子,银盆水煖芙蓉香。

一姬转盻殊未央,拭巾在手明吴霜。小鬟两两意閒适,纨扇不动薰风凉。

苕溪画史推钱郎,柔思独步丹青场。摩挲旧本岂易得,流传远自清晖堂。

才人不说顾长康,鉴赏欲博千金强。《螽斯》、《麟趾》尚可作,为君击节歌周王。

摸鱼儿 双莲一斡,为人折去,仲举邀予?

张雨张雨 〔元代〕

问凌波、并头私语,夜凉谁共料理。柔情早被鸳鸯妒,怕击水晶如意。香旖旎。待微雨清尘,略为新妆洗。骚辞漫拟。搴水末芙蓉,同心轻绝,未说已先醉。空折损,又堕偷香梦里。藕丝不断新脆。吴娃小艇无踪迹,也怪半池萍碎。还略纪。是月冷、鸥眠鹭宿曾惊起。高荷恨倚。总回首西风,露盘轻泻,清泪似铅水。

和江上观潮

蔡襄蔡襄 〔宋代〕

地卷天回出海东,人间何事可争雄。
千年浪说鸱夷怒,一信全疑渤澥空。
寂静最宜闻夜枕,峥嵘须待驾秋风。
寻思物理真难测,随月亏圆亦未通。

颂古三十九首

释道枢释道枢 〔宋代〕

莫怪相逢无信息,谁能长作置书邮。
直饶说尽千般事,那个心中得到头。

和谹父连雨快晴

王洋王洋 〔宋代〕

官无三不遇,身负四宜休。
无意花迷眼,唯因月上楼。
役车悬白地,社鼓祭黄收。
何事关心切,逢人说有秋。

点绛唇·闻说修行

尹志平尹志平 〔元代〕

闻说修行,千差万别难依据。真空路。何人得趣。撒手堪归去。行积无边,功要三千数。心开悟。逍遥云步。应过天仙举。

陶渊明醉石

项安世项安世 〔宋代〕

石君匪招陶,陶子岂知石。
偶然一醉间,成此千年迹。
当时素心人,邻里今谁宅。
悠然独君在,入我晦翁室。
翁去三十年,伊余复来客。
山甿道之前,崖路人久以塞。
攀缘出藤萝,指点见颅蹠。
想当酣卧时,不记苔藓泐。
无论牛马后,况说有刀尺。
持杯荐寒泉,叹息书此墨。

赠赵师秀

徐玑徐玑 〔宋代〕

游宦归来隔几春,清赢还是旧时身。
养成心性方能静,化得妻儿不说贫。
竹长新阴深似洞,梅添怪相老于人。
亦知曾见高人了,近作文章气力匀。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

高适高适 〔唐代〕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