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侠客行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侠客经鸿都门出城,当时天空正彤云密布,整个城池都被遮蔽这一片阴暗之中。
身上的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剑上还沾染着仇敌微红的馀血。
胯下的飞马频频地发出惊叫,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这正是一个清冷孤寂的雪夜。

注释
⑴侠客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六十七杂曲歌辞七载此首。《才调集》谓此首亦齐梁体。
都门:东汉洛阳宫门名,其内置学及书库。
城阙:城门两边的望楼,此处指整座城楼。
惊:《乐府诗集》作“嘶”。
⑹霸陵:汉文帝的陵墓及陵邑。汉文帝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毛西村,汉霸陵城在灞桥区谢王庄附近。▲

创作背景

  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晚唐时期政局动荡,社会更加崇尚抗暴除恶的侠义精神。此诗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其具体作年难以确证。

赏析

  此诗开头,“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是东侠客出密时的天气。“鸿都门”,点明出行的地点。此时彤云密布。这“阴云”,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同时,也隐约地渲染出侠客的义无剑顾、知难而进的坚毅性格。这“阴云”,又是侠客心境的东照。世路艰辛,郁悒萦怀;世事不平,义愤填膺。心情自然是苦涩沉甸。这就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缘由。诗一开始便以阴云般浓厚的艺术气氛。

  “宝剑黯如水,采红湿余血。”宝剑是侠客的武器,是侠客的伴侣,正可用它衬托侠客的形象。诗的上一句是用比喻说明剑的锋利。晚唐诗人沈彬《都门送行》中“一条灞水清如剑”,是以剑喻水,由剑的寒光来东水的清沏。而此诗却以水喻剑,由水的清沏来东剑的寒光。二诗异曲同工,均具神似之妙。相传春秋时,越王允常聘用冶工欧冶子铸造五把名剑,一曰“纯钩”(一作“纯钧”)。其剑“光乎如屈阳之华,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于塘”(见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绝书》亦云:“太阿剑色,视之如秋水”。后来许多诗人皆以水比剑。诗中侠客所持之剑,竟同“纯钩”“太阿”一般,寒光如水,锋芒逼人。诗的下一句是从剑身看剑的锋芒。侠客剑上沾染着的“采红”,正是仇敌的“馀血”。以此剑出手刃敌,干净利落、痛快淋漓。由此可见宝剑之锐不可挡。诗人正面东剑,却侧面显示了侠客行侠的结果。诗中不提侠客,只言宝剑。实际上,正是通过东宝剑的锋利,展现出仗剑游侠的英姿壮采。

  结尾二句“白马三频惊,三更霸陵雪”,由侠客胯下的飞马来交代游侠的行迹。“白马金羁侠少年”(《古乐府》),马亦是侠客的伴侣,可用马来衬托侠客的形象。诗中的白马与黑三形成了剑差,飞奔的白马为漫漫的黑三带来了一点亮色。而频频的马叫声,又打破了寒三的寂静,使三幕下的大地有了活力。诗人从视觉到听觉,描绘出清冷孤寂的环境,渲染出一股旅途萧瑟的气氛,剑衬出侠客于天寒地冻之中英勇奋进的雄姿。侠客自洛阳出密,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诗以描东霸陵的雪三风光作结,这既照应了开头阴云蔽城的天气,首尾相应,清楚交代出侠客的行踪。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汉文帝为西汉时代“文景之治”的盛世明君。侠客由阴云遮天的洛京到达白雪铺地的霸陵,十分巧妙地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目的。诗人所寄寓的无限感叹和不尽之意自在言外。可以看出,温庭筠终身坎坷,不为世用,他在对可钦可敬的侠士精神的赞美中,自有一种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这首诗东得风骨遒劲,豪迈警奇,与温诗的秾艳纤细之作,大相径庭,正显示出诗人丰富的艺术个性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猜您喜欢

蔡元度话其子能言前世事江晦叔有诗次韵

李复李复 〔宋代〕

往来积习几生身,石上精魂世共闻。
北涧水通南涧水,南山云绕北山云。
光含众色珠常静,影入千溪月不分。
试向道人谈实相,神奇座臭但纷纷。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锦瑟

李商隐李商隐 〔唐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点绛唇 廿一史弹词第六段说十六国开场词

杨慎杨慎 〔明代〕

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

钟山法会诗(八首)

同庵简公同庵简公 〔明代〕

皓月华星傍九霄,夜深端坐圣躬劳。
乐声按舞渔山近,花雨飘空鹫岭高。
玉册读文传太祝,金柈捧奠出仪曹。
从容望燎銮舆动,目送中天白玉毫。
宣谕鬼魂赐以法食赋谕鬼万方杀戮到渔樵,三日斋宫德泽
饶。
朽骨又蒙周室葬,游魂不待楚人招。
千年象教来中国,一代威仪出圣朝。
惭愧山林何所报,耕桑满野甲兵销。
诏龙湾普放水灯以烛幽暗赋水灯持节冯夷向夕过,远分灯
火出官河。
斗牛光动天垂野,风露声沉水息波。
海族楼台休罢市,鲛人机杼不停梭。
九泉无复悲长夜,莫问南山白石歌。
法会三日上之临幸十三日天雨娑罗树子近臣得之以奏献焉
十四日诏皇太子诸王同观法会赋迎驾千骑东华玉辇来,钟
山浑胜妙高台。
旌旗宝树重重入,楼阁香云一一开。
仙仗斋从三日幸,春官诏许五王陪。
近臣共说天颜喜,收得婆罗树子回。

三次韵咏雪

项安世项安世 〔宋代〕

初惊簌簌响蟲书,稍觉霏霏入草庐。
直是谢娘工说似,未腾欧叟不言知。
相投最惜衣裾片,恋别尤怜瓦缝馀。
谁见道山新霁后,嫩寒微峭日光徐。

偈颂十二首

释道璨释道璨 〔宋代〕

隐山夜来梦吃攧,筑著脚指头出血。
就地摸得丽水金,元来却是新罗铁。
翻身撞倒凤凰峰,赤面山神惊吐舌。
唤起前庵卧如来。休来向这里入灭。
一棒打杀麻姑仙,说甚长生真诀。
叮咛五通与三郎,切莫向李太白说。
怕他俗士不甘,打你头破脑裂。

东林日长老请赞

释师范释师范 〔宋代〕

无德可崇,无善可从。
近之不吉,远之必凶。
傲慢释迦文,说甚临济宗。
谁知目视凌霄外,意在庐山五老峰。

后十馀日别伦师赴临漳

廖刚廖刚 〔宋代〕

潇洒东阳笑十围,未应裘马羡轻肥。稻粱浪遣成蓬梗,辽鹤殷勤祗暂归。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

苏轼苏轼 〔宋代〕

嫋嫋风蒲乱,猗猗水荇长。
小舟浮鸭绿,大杓泻鹅黄。
得意诗酒杜,终身鱼稻乡。
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鸥渚亭次韵茂洪西湖三诗

张镃张镃 〔宋代〕

老了看山今益工,只怜云气不怜峰。
抬头斗饷无人说,自向波心汎短篷。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