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元史》·李鋋传 原文

李鋋小字松寿,潍州人,李全的儿子。也有人说,鋋本衢州徐氏的后人,其父曾为扬州司理参军,李全只是招鋋为养子而已。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李全背叛宋朝,举山东州郡归附蒙古。太师、国王孛鲁承制拜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而以全兄李福为副元帅。太宗三年(1231),李全攻宋朝扬州,兵败而死,李

鋋便继承父职为益都行省,仍统制其地。蒙古朝廷数次征兵,都受鋋托词拒绝。宪宗七年(1257),又调鋋军来皇帝住处,

鋋亲自向皇上说:“益都是宋朝航海的重要口岸,把军队调走一部分很不方便。”宪宗只好接受鋋的意见,不调动鋋的军队,但要

鋋带兵攻取涟海数州。鋋发兵连下四城,大肆宣扬了克敌制胜之功。

  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加

鋋官位为江淮大都督,鋋说:“近日抓到一些百姓,知道宋在调兵将攻涟水,且侦察到许浦射阳湖一带,舟舰相望,看来宋兵的势头是想出胶西,向益都进发,请修缮城池以备。”世祖便下诏,授

鋋金符十、银符五,以赏有功,且赐银三百锭,降诏嘉奖一般将士。又令蒙古军与汉人军都听从鋋的节制。鋋又宣称“:宋朝吕文德集中淮南兵七万五千来攻涟水,且分区筑堡威胁我。及得宋贾似道、吕文德书,措辞傲慢。他们大概知道蒙古朝廷近来有内顾之忧,一定是想乘机进攻。因此请求朝廷选将增兵,我当率先渡淮,以雪其来书出言不逊之辱。”执政得了

鋋的报告后,告谕鋋说:“朝廷方与宋通和议,边将只能固守所辖地区。且南人好用离间之计,其欺诈行为已不止一次。所以,只要他军队未来,就不要轻举妄动。”鋋接通知后又向皇帝上奏说:“我所领的益都,地广人稀,自立海州,至今八载,不曾解甲,运输者不曾休息。民力之凋疲,此时最甚。我们以一路之兵,抗击一国之师,众寡不等,人们都担忧。幸赖皇帝神武,已攻下涟海二州,还打败夏贵、孙虎臣等十余万军队,但是,我怎敢恃此而使敌人不再来呢?而且,今日宋朝在西方已无牵制,它可以合并所有力量向东。若他们以水陆力量包围涟州,再遣海军北上乘虚进攻胶州、莱州,然后率步兵骑兵直指沂、莒、滕、峄,则山东将不再是我所有了。对此我们怎能轻视而不做好充分准备呢?臣昨日追宋兵至淮安,不是不能乘胜占取扬、楚,只是因为执政制止我进攻,所以我不敢深入。若以枣阳、唐、邓、陈、蔡诸军攻荆山,取寿、泗,以亳、宿、徐、邳诸军联合我统率的军队,进攻扬、楚,则两淮可定。两淮若定,则进兵可取江南,自守可减轻人民负担,那时,你要做什么就可做什么,这实是上策也。”鋋在上这篇要求采取进攻策略的说明的同时,进呈将校冯泰等的功勋等级的名字,皇上便下诏以益都官银分赏诸将校。

  二年正月,

鋋向行中书省说:“宋人聚兵粮数十万,列舟舰三千艘于许浦,准备进攻内郡。而宣抚司在运输方面不能保证畅通,我担心一旦水陆交通割断,连报告战况信息也不可能,那就糟了。所以请选派精良奇军,兼程来援,内外配合,乘机出击,则江淮是能为我所占领的。”接着,又向皇上送来涟水捷报,皇上便再下诏书表示嘉奖,并给金符十七、银符二十九赠赐将士。正月二十九日,

鋋擅自发兵修治益都城墙和围城河,且向皇上报告宋人来攻涟水的消息。皇上乃下诏派遣阿鋋、哈剌拔都、爱仙不花等全部兵力开赴益都,还告谕说,在认为适宜的情况下还要增兵调赴益都。于是

鋋向朝廷要求给予他以节制各路来集的兵马的权力,并请求调拨一批兵器。中书议定给与箭三万,皇上下诏给十万。

  三年正月,又将宋朝贾似道引诱蒙古总管张元、张进等人投宋的招降书呈送皇上。

鋋统制山东三十余年,他对皇上前后所奏的有几十件事,说的都是些恫吓朝廷的虚话,其目的是谎报敌国的动向以要挟朝廷对他做各种让步,而他自己却想方设法修缮城池和增加军队。

鋋的谋算也可说是很深的了。开始,鋋将儿子彦简作为人质送到京师,而自己又暗地私设从益都到京师质子营的驿站。后来,彦简便利用此私驿逃回益都,

鋋便公开反叛朝廷,将涟、海三城献给宋。并歼灭蒙古驻兵,率领自己指挥的舟舰,返攻益都。二月八日,攻入益都,开仓库犒赏部下,又继续进攻蒲台。民众听说李

鋋反叛,或入保城郭,或逃奔山林,因此,自益都至临淄的数百里之地,寂无人声。

  二月十七日,皇上听说李

鋋反元,便下诏书公开揭发李鋋的罪过。十八日,世祖命诸将讨鋋。二十三日杀与李鋋有勾结的中书平章王文统。二十六日,鋋军占据济南。

鋋军出掠蒙古军辎重,受到蒙古军阻击,鋋军败,斩首四千级,鋋乃退保济南。五月五日,官军筑环城围攻济南,十九日环城合围,

鋋自是不得复出,犹日夜拒守。据说鋋还取城中子女赏将士,以取悦将士;又分军人就食民家,尽取民家所藏以继续守城。不足,便每家征盐,令以人为食。至此,人情溃散,

鋋已无法控制,人们各自十百结伙,缒城出走。鋋知城将破,乃手刃爱妾,乘舟入大明湖,自投水中。水浅,很难淹死,为蒙古军所俘,捆至诸王合必赤的帐前,丞相史天泽说:“应马上杀死他,以便安人心。”遂与蒙古军官囊家一起将

鋋处死。

© 2023 诗词曲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